不同類型的蜂膠功能有差異嗎?
蜂膠的化學組分非常復雜,生物學活性多樣。迄今為止,在蜂膠中已經鑒定出380多種成分,主要是多酚類物質(黃酮、酚酸及其酯類)、萜類化合物、維生素、酶類和氨基酸等。不同地區蜂膠的植物來源不同,蜂膠的化學組分在種類和數量上有很大的差異。
根據不同的組分將蜂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巴西蜂膠(Baccharis型),這種類型的蜂膠僅存在于巴西;另一種是歐洲型蜂膠(楊樹型)。巴西型蜂膠香豆酸衍生物含量豐富。歐洲型蜂膠類黃酮含量豐富。盡管不同地區蜂膠的化學組分不同,但是不同地區所產的蜂膠在抑菌、抗氧化、抗腫瘤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保健功效。
歐洲型蜂膠不僅在歐洲,而且在中國及其他一些國家都能采集到。我國的蜂膠資源以楊樹型蜂膠為主,這是目前研究深入的一種蜂膠。
需要指出的是,蜂膠的保健功效(尤其是抑菌作用)并不是某種組分單獨作用的結果,把單種成分含量與蜂膠保健功效掛鉤是不科學的,只有將結構相同或者類似的化合物歸為一組進行定量分析才能更有助于蜂膠的質量控制。通俗地說,我們不能比較雞和鴨哪個更有營養,只有同類的蜂膠比較才有意義。
總黃酮含量高等于蜂膠質量高嗎?
蜂膠是自然界總黃酮含量高的天然物質之一,有“黃酮化合物寶庫”之美譽,總黃酮含量達10%~35%。蜂膠的種類繁多,僅從北溫帶地區的蜂膠中分離出來的黃酮類化合物就有71種。蜂膠來源不同,采集季節不同,蜂膠黃酮成分及其含量明顯不同。
盡管有實驗表明,在世界范圍內,泰國、南非和巴西蜂膠中的總黃酮含量低,在中國范圍內,甘肅蜂膠中總黃酮量較高,云南蜂膠中總黃酮量較低,但是依然需要強調三點。
第一點,“總黃酮”是一大類黃酮化合物,由多種黃酮類化合物組成,并不是每種黃酮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8種含量較高,即蘆丁、楊梅酮、槲皮素、莰菲醇、芹菜素、柯因、高良姜素,分別屬于黃酮化合物、雙氫黃酮、黃酮醇類,其中黃酮醇類是活性高的。可見,活性高的黃酮化合物含量高才有意義。
第二點,不能把單種成分含量的高低等同于蜂膠產品質量的高低,如果把功效和含量當成是簡單的正比例關系,既不符合科學,也很容易導致造假分子人為添加黃酮,就像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一樣冒充高蛋白。
第三點,目前關于黃酮的檢測方法和標準主要有三種,即蜂膠中總黃酮的含量測定法(GB/T20574-2006)、保健食品中黃酮的測定(保健食品檢驗與技術評價規范)和蜂膠中八種黃酮的含量測定方法(GB/T19427-2003),不同檢測標準,檢測結果差異很大,評價當然就不盡相同,很難就此斷定蜂膠產品孰優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