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神一個危險信號:吃得太好放臭屁
在傳統飲食習慣下,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后,蛋白質和脂肪殘余是少量的,這些少量殘余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如果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進入大腸的就不再是少量殘余了。在大腸這個“發酵罐”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會導致菌群失調,并將那些富余的營養大量合成胺類物質,即致癌物。
胺,或為液體,或為揮發性氣體,十分臭。所以,有些時候人們吃得太多太好,腸道負擔太重,就會放臭屁。放臭屁,不僅是難堪的事,還是一個危險信號。
膳食纖維——把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的功臣
西方化飲食除了蛋白多、脂肪多,另一個缺點是,膳食纖維少。膳食纖維,是一個人們有點陌生的概念。膳食纖維在1970年以前的營養學中尚不曾出現,是近幾十年來被人們重視的概念。
膳食纖維是指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主要來自于植物的細胞壁。膳食纖維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功能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功能,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的移除。
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谷物、豆類、蔬菜和水果,但在西方化飲食習慣中,大多數人減少了谷物的攝入,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量大大減少。
膳食纖維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它隨食物殘渣進入大腸,終被排出體外。但是,可別小看這些不能被吸收的“糟粕”,它們可比那些過量的“精華”殘余可貴得多。膳食纖維在大腸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它大量吸收水分,膨脹增大,一路上把壞死的細胞、過多的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并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