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果糖不耐癥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會拉肚子,有的不會,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在小腸中還有一種載體叫GLUT2,它既能運輸葡萄糖也能運輸果糖。它運輸果糖的效率本來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夠大大地提高它的運輸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夠幫助果糖的吸收。一種水果能否導致果糖不耐,不僅與果糖的含量有關,還與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關。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蘿、獼猴桃、草莓,不容易導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蘋果、梨、西瓜、哈密瓜、棗、楊桃、芒果、櫻桃、荔枝、木瓜、葡萄,就容易導致果糖不耐。此外,蜂蜜以及加到加工食品中的“人造蜂蜜”(果葡糖漿)由于果糖的含量高于葡萄糖,也容易導致果糖不耐。有人覺得喝蜂蜜能“潤腸”“通便”,除了心理因素,可能與果糖不耐有關。
與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夠降低果糖載體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雖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還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果糖不耐癥無藥可醫,防止果糖不耐的好辦法是避免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時同時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時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對每個人都管用。
可見,水果之所以被認為“寒涼”會導致拉肚子的原因在于果糖不耐。某些傳統的說法背后有其道理。但也不盡然。口口相傳的傳統說法有的是經驗的總結,有的則是以訛傳訛。例如香蕉被認為“性寒”,能夠“潤腸”“通便”,腹瀉病人忌食,這就沒有科學依據。香蕉的葡萄糖含量遠高于果糖,也不含糖醇,不會引起果糖不耐。事實上,在國外,香蕉不僅不被認為能通便,反而被認為能止瀉,是腹瀉病人的首選食物之一。香蕉含抗淀粉酶的淀粉,能保護腸道粘膜,雙盲對照試驗表明吃香蕉能減輕兒童腹瀉。誤以為香蕉能“潤腸”“通便”可能是由于香蕉的形狀和粘性引起的聯想,與經驗無關。
總結:通過上文的敘述,我想大家都了解了食物是否會相克,今后大家都不應該過于迷信,科學才是真理!(作者:方舟子、張小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