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燕窩如何
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應存精華去糟粕。“問題血燕”近日曝光,恰是反思“燕窩迷信”的時機。放眼國際,燕窩之“補”以現有科學手段無法確證,燕窩產業之“弊”卻是顯而易見。
一些人認為,燕窩是一種珍貴的佳肴,是名貴藥材。然而,這種說法至今在全球都沒有強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持。2005年7月,加拿大古爾弗大學安大略農學院的科學家報告了對白燕窩和血燕窩兩種燕窩的營養價值分析結果:燕窩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前者占總重的62%-63%,后者占25.62%-27.26%。這個營養成分組成與雞蛋對比,并沒有特殊優勢。雞蛋中含有卵白蛋白、卵黃磷蛋白等多種蛋白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D和多種礦物質。
加拿大科學家還發現了部分兒童吃燕窩后嚴重過敏的原因。在其研究的兩種燕窩中,科學家都發現了77KD蛋白。它與雞蛋中的卵運鐵蛋白類似,可誘發過敏反應。
在銷售燕窩的宣傳品中,有部分商家聲稱燕窩還含有表皮生長因子等其他物質。但是,目前還沒有嚴格的科學檢測證明這類說法。
燕窩的食補效果未能確證,不斷膨脹的燕窩市場反倒誘發了兩個惡果:把燕窩的建設者金絲燕逼入生存絕境;在人工“引燕”產業埋藏了健康衛生“炸彈”。
對燕窩的需求,使得燕窩價格躍升。在印度尼西亞,一個中等尺寸的三層燕巢的價格已經將近1.6萬美元。然而,生產國的野生金絲燕因此遭遇嚴峻的生存危機。印度薩利姆·阿里鳥類和自然歷史中心的科學家在20世紀末對燕窩產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們發現,人們在95%的金絲燕繁殖地點進行了采集燕窩的行動。結果是,在所統計的燕窩中,只有不到2%窩中有蛋或有幼鳥。在10年間,當地金絲燕數量下降了80%以上。
而且,人工養殖的燕窩存在衛生隱患。為了不再辛苦地赴深山洞穴采集燕窩,從業者開始建立人工燕巢,通過播放同類叫聲吸引金絲燕入住,這就是“引燕”技術。在這些人工燕巢中,大群金絲燕在統一地點集中進食、飲水和洗澡。然而,這樣的環境存在巨大的衛生風險。首先是隨著鳥與鳥和人與鳥之間的接觸更加頻繁,禽流感傳播的可能性加劇。其次,金絲燕的水槽是蚊子繁殖的理想地點,這使人工燕巢成為熱帶病傳播的熱點。
燕窩之補或許只是虛無的傳說,假燕窩之害倒是證據確定。沒有貪欲,就沒有迷信,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吃燕窩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