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白內障“熟”了再手術
白內障是一種眼睛晶狀體發生濁的疾病,是首位致盲性眼病。它常見的眼科疾病,覆蓋了從嬰兒到年所有年齡段,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為常見。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藥物能治愈白內障或阻止白內障發展。因此,不論何種白內障,都要取手術治療。
手術時機因病而異
白內障手術是將混濁的晶體摘除并植人人工晶體,使光線可以進入眼內,令病人重見光明。對不同的患者來說,接受手術的時機也不同。
先天性白內障:手術分次完成
先天性白內障的手術需要分兩步甚至多步走,要先摘除白內障,等視功能發育到一定程度后植入人工晶體。醫生稱之為“先開窗戶,后換鏡頭”。
“開窗戶”應爭取在出生后2個月內,遲不能超過半歲,術后需要戴矯正。如太晚進行手術,會引起難以恢復的弱視。人工晶體的植入一般3歲進行,術后每半年要驗光、配鏡及弱視訓練。
外傷性白內障:控制炎癥后手術
眼睛是人體非常脆弱的器官,眼球穿通傷、鈍挫傷、輻射性損傷及電擊傷等也會引起晶狀體混濁,即外傷性白內障。
眼睛受外傷后,如果晶體僅有局限性混濁,則不要急于做白內障手術,可進一步觀察眼睛損傷程度。如果晶體皮質已全部混濁,皮質突出或游離到前房者,就應盡旱施行手術并盡可能完全清除晶體皮質。外傷后晶體全部混濁,皮質未進入前房者,應控制炎癥反應,待外傷性虹膜睫狀體炎癥穩定后即施行白內障手術。
老年性白內障:手術不宜拖
傳統觀念認為老年性白內障一定要等到成熟才能做,這種看法有一定偏差。因為,老年性白內障在由初發期向成熟期進展的過程中,存在多種并發癥的可能,比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輕者影響白內障手術治療的效果,重者還會導致不可逆盲。并且,老年人得了白內障后如果盲目拖延手術時間,則長期在低視力中生活,降低生活質量。
對于老年性白內障,目前眼科學界公認:視力下降到0.3以下,并且戴鏡后視力難以提高時為佳手術時機。
手術方式如何選
不僅手術時機有講究,白內障手術的方式也有多種,主要的有: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白內障囊內摘除術等。
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是用超聲能量將混濁的晶體核乳化后吸除,可保留后囊膜,減少了對眼內結構的干擾。該手術可將白內障手術切口縮小到3mm甚至更小。術中同時植入折疊式人工晶體,具有組織損傷小,切口不用縫合,手術時間短,視力恢復快,角膜散光小等優點,目前已成為白內障手術的主要方式。但這種手術需要使用昂貴設備,病人花費較高。
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是將混濁的晶體核和皮質摘出而保留后囊膜的方式。這種手術并發癥較少,為植入人工晶體創造了條件:但該手術切口也較大,需要縫合、拆線,比較麻煩。
白內障囊內摘除術:是將混濁晶體完全摘除的手術。這種方法切口大,術后需要臥床,而且并發癥較多。因為不能植入常規的人工晶體,所以術后要配戴很厚的眼鏡。目前這種手術方式已極少采用,只有在晶體脫位時使用。
以上幾種手術方式除了第三種不能植入常規人工晶體,需使用懸吊晶體外,前兩種手術方式均可在手術時植入人工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