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用五運六氣理論研究《傷寒論》,過去的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入,還沒有引起學者們的足夠重視。那么,張仲景在《傷寒論》里有沒有應用五運六氣理論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具體應用五運六氣理論的呢?張仲景用三陰三陽連接外感六氣和人體疾病,如第2條: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第6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在這里張仲景用“太陽”連接外界的風、寒、火及人體的發熱、惡風、惡寒、體痛、嘔逆、渴、脈緩、脈緊等癥狀,只有五運六氣理論才有這些內容,于此可知,《傷寒論》創作的理論體系是五運六氣理論。
張仲景在《傷寒論·自序》說:“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外感自然界的“邪風之氣”,人體才能得病,這內外的連接樞紐就是三陰三陽,既不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只片面指外邪),也不是臟腑經絡或什么別的(只片面指人體),只能是三陰三陽體系。
那么是不是能用五運六氣理論解釋《傷寒論》所有的條文呢?非也?!秱摗反蟛糠謼l文是講誤治后的變證,對于誤治后的變證,必須按誤治變證傳變規律治療,即仲景在第16條給出的“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張仲景把五運六氣理論具體應用到《傷寒論》中的理論模式是“六經病欲解時”,“六經病欲解時”是張仲景創作《傷寒論》的大綱。
“六經病欲解時”是仲景創作《傷寒論》的大綱
我們研究發現,“六經病欲解時”是張仲景創作《傷寒論》的大綱,卻不被歷代傷寒注家重視,我們用“六經病欲解時”這把金鑰匙揭開了《傷寒論》的諸多奧秘,為正確解讀《傷寒論》鋪平了道路。“六經病欲解時”告訴我們,《傷寒論》理論根源于《內經》是不爭的事實。太陽、陽明、太陰、少陽四經分主一日或一年之四時,彰顯了《傷寒論》是以陰陽“時”為綱而六經為目。
張仲景《傷寒論》以陰陽“時”為綱,六經為目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明確寫出六經病欲解時,就是以“時”為綱,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時”:9條: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193條: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272條: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275條: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291條: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328條: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六經病欲解時”是讀《傷寒論》的大綱,這是張仲景自己親筆創作的,劃分時的依據是太陽的運動。“欲解時”一語即道出其寫《傷寒論》一書所用“天人合一”之大法,而“天人合一”大法全在五運六氣之中。張仲景強調的“時”,不只是時間概念,還包括時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