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后要操心血管
湖北省中醫院血管外科王朝生教授表示,血管包括動脈、靜脈、毛細血管,這三種都會出現問題。
從疾病發病學上說,血管病的發病率是100%,是全民化疾病。為什么這么說,是因為血管脂硬沉積從人3歲時就開始了,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所以發病率是100%只是有些人發展得早、發展得快,有的人比較慢,癥狀顯明得晚。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該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塊變大,從30歲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現代人工作得越來越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
血管病是個系統病
動脈常見的是粥樣硬化等,靜脈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等。毛細血管的問題一般很少。動脈負責將富含量營養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靜脈負責將各器官組織的血液回收到心臟,進行交換。血管病無外乎兩方面:流不出,回收不好。也就是供血不足,回流不暢。
全身上下只要有血管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問題。發生在心臟上就是冠心病,出現在腦袋里就是腦血管病。如果有冠心病,下肢血管也很可能會有病變。同理,腎臟里的血管會有,眼底的血管也會有。很少是只有一個地方病變。
“九高一少”威脅動脈
動脈血管多出現的是代謝病。代謝病的高危指標是“九高一少”。九高包括: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體重、高血壓、高血液黏度、高年齡、高精神壓力、高煙癮;一少指的是少運動。這都是發生全身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危險的四大危險因素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如果存在兩項以上的危險因素,你就會比別人增加動脈硬化的發病率。
如果你有以上疾病,就—定要把它嚴格控制。例如患糖尿病,就要把血糖控制在允許值的范圍之內。全面地控制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對心腦血管病及肢體血管病變的發生率有明顯的降低效果。
動脈一旦發生硬化,就不再可逆,不管通過什么樣的方法,都只毹維持現狀不發展,想要恢復到健康狀態,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必須保持血管健康,避免硬化和衰老。
靜脈問題是瓣膜問題
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深靜脈血栓后遺癥是常見的靜脈疾病。
靜脈壁脆弱、靜脈瓣增厚或關閉不全以及先天生缺陷,深靜脈血流由于壓力高,逆向流入淺靜脈,就會引起靜脈曲張。長期站立工作、重體力勞動、妊娠、慢性咳嗽、便秘都可使淺靜脈內壓力升高,成為靜脈曲張的誘發因素。當隱股靜脈連接處的大隱靜脈瓣膜遭到破壞關閉不全后,血液倒流,導致靜脈曲張,交通靜脈的瓣膜破壞,導致血液倒流,引起小腿靜脈曲張,營養不良,慢性潰瘍。
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十年來所發現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原因是瓣膜結構薄弱,游離緣松弛,不能緊密關閉,以致引起由液的倒流,造成下肢靜脈壓增高,引起下肢靜脈曲張。
總之,血管健康,壽命延長。疾病沒有到來之前,我們要做到“邁開腿,管好嘴,少吃藥,多喝水”,這樣才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血流通暢,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