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絡的那些“騙局”
經絡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構建中醫理論體系的基石之一。據《黃帝內經》記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說明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
什么是經絡
在中醫理論中,經絡指的是人體內的通道和聯絡系統,早以“脈”的概念出現,后演變為“經脈”與“絡脈”等。現行中醫教材認為,經絡的形態是管道與通路,功能是輸送某些氣態或液態的物質即氣與血,也可能包括某些生命信息。數千年來經絡一直是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依據,《黃帝內經》云:“凡刺之理,經脈為始”,并指出針刺的作用是“通其經脈,調其氣血”。
經過歷代中醫不斷演繹和推測,認為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經筋、皮部四部分組成。經脈是縱行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體深部;絡脈是縱橫交錯的分支,循行于體表;經絡系統網絡今身并分布有眾多的腧穴(穴位)。
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的聯絡系統,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聯通臟腑、傳導物質與信息,從而調節人體生命活動。自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以來,經絡學說一直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既找不到具體的形態結構,也無法驗證其具體功能。中醫界一方面依賴于患者的主觀感覺來強調經絡的存在,另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尋找經絡存在的客觀依據。
在人體解剖學的層面上,人類已經進行了數千年的觀察,逐步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認識。已經清晰地了解到人體通道聯絡系統的形態結構,將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區分開來,并進一步明確了各自的生理功能。在肉眼可見的范圍內,人體結構早已被反復審視了數千年;在微觀層面上,近幾百年人們借助高倍顯微鏡也對人體進行了細致入微的了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認識從模糊的整體觀逐漸微觀細化,組織學與細胞學也應運而生,甚至直至分子和基因水平。
而中醫的經絡學說還停留在2000年前的認識水平,如果承認經絡就是古人對人體通道聯絡系統的模糊認識是中醫界無法接受的,這會導致中醫的針灸、推拿、養生等療法失去理論依據,甚至導致中醫理論的全面崩潰。但是要證明經絡的客觀存在無疑是難以想象的,雖然幾十年來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結果不外乎兩種,否定經絡的存在或者用新的謊言去掩蓋初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