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大種類減肥法
中醫將一般肥胖簡單分為四型:攝取過多食物造成肌肉精實的胃躁熱型、產后虛胖的脾虛型,老年、更年期的腎虛及壓力造成肝氣郁滯型等,有各自不同的減重方式。下面,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吧!
胃熱痰瘀型
特色:肌肉結實、容易口渴、食量大、愛吃冰。
減重成功指數:★★★★
減重叮嚀:少吃幾口。可多補充青菜、瓜果等寒涼性食物。
針對千人的肥胖研究顯示,36~38%的人屬于這型,且以男性居多。“大概占門診病人的二分之一,”和平醫院中醫減重門診醫師余淑美表示,這類型容易減,有些人半年可減10公斤,且復胖率不高。臨床上醫師會用清胃熱的瀉藥,如大黃、草決明等,讓他加速代謝,利用排便方法來降火氣。此外,也可藉助耳針或針灸神門穴抑制食欲,減少熱量攝取。
肝郁氣滯型
特色:常郁悶嘆氣、容易失眠多夢、易緊張、煩躁、經常覺得疲倦、女性有月經失調。
減重成功指數:★★★
瘦身叮嚀:喝點放松情緒的玫瑰花茶、多泡澡。
中醫認為,肝系統是調節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情緒不穩會影響肝系統的運作失衡,造成肥胖。“有點類似自律神經失調,”門診中約一半的女生都屬這型,現代女性工作忙碌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經常用吃來當做安慰劑。針對這類型的減肥方式,臨床上以疏肝理氣的逍遙散(中藥)等為主。針灸則使用負責調節情緒的肝經如太沖穴、太溪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