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后期 科學賜予的恩典保障壽命
人類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伴隨著與傳染病無數次驚心動魄的斗爭。18世紀末期以來,英國醫生琴納發明了牛痘法、法國學者葉爾辛(耶爾森)發現了鼠疫桿菌、德國醫生科赫分離出了結核桿菌、法國醫生卡爾麥特和介朗研制出防治結核病的免疫疫苗(卡介苗)、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斯曼成功提取鏈霉素,此后青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環素相繼出現,新型的疫苗也不斷被研究出來,各種傳染病得到了迅速有效的控制,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20世紀50年代初,以傳染病為主的各種疾病依然在中國肆虐,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疫情蔓延難以控制,以天花、鼠疫、流行性腦膜炎、瘧疾、霍亂、血吸蟲病等為嚴重。據50年代調查,我國有12個省的346個縣流行血吸蟲病,全國血吸蟲病人約1000萬人, 全國70%的縣市有瘧疾流行,瘧疾發病數每年在3000萬以上。結核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也很高,據部分地區統計,城市居民結核病患病率高達3~9%,死亡率達2.5%。
面對必須要擺脫的困境,政府自1950年起大力開展了防治疾病、普及科學知識的工作。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關于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同年衛生部也發布了“種痘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條令。當年種痘4400萬人,次年達到1.5億人,天花得到了迅速控制。以上海為例,1951年1月種痘比例為11.5%,當月天花病例數958;8月種痘比例100%,當月病例數為零。在控制和消滅天花的過程中,全國統一采取了牛痘法,摒棄了中醫的胎毒理論和數不清的偏方、秘方,僅僅用了10年時間,至1960年中國已沒有發生自然傳染的天花病例。但1963~1964年因民間中醫接種人痘,天花在山西、內蒙古再次爆發,直至1966年才終消滅了天花。
政府堅持了以現代醫學為主的措施,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得到了堅決的執行,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以現代科學知識為指導原則,清理垃圾、治理環境、改善水的供應。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取得了顯著成績。天花、鼠疫、霍亂、回歸熱、斑疹傷寒及黑熱病等被迅速消滅,白喉、百日咳、麻疹、灰髓炎等傳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結核病疫情明顯好轉。傳染病的發病率迅速下降到極低的水平,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