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輸液鏡頭
靜脈輸液是一種很常見的治療手段。您或者您的家人,可能都有過輸液的經歷。輸液的時候,您有沒有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呢?下面這幾個輸液鏡頭,您可能很熟悉吧?
鏡頭一:“您給調快點兒,我著急。”
年前,外企的陳經理到急診就醫,理由本科是這些天他常感到胸悶、心悸。醫生確診為冠心病,給他的治療意見是靜脈輸注硝酸甘油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
護士為陳經理穿刺后,將輸液速度調整到每小時40ml,大約每分鐘10滴。這位經理一算計,液體至少要十幾個小時才能滴完。公司一大堆業務還等著他來處理呢!于是,陳經理偷偷把速度調快。二十分鐘后,陳經理突然感到頭暈、心慌、全身無力,隨即暈倒,幸虧護士及時巡視,立即呼救,經過及時處理,陳經理轉危為安。
雖然像這樣出現生命危險的患者并不多見,但是我們在臨床經常聽到這樣那樣的“理由”:
“沒事兒,我一大小伙子輸快點兒怕什么的呀!”
“姑娘,您給調快點兒,我著急。”
“我心臟沒事兒,您給輸快點兒。”
輸液確實是件熬人的事兒,患者被輸液“禁錮”在病床或輸液坐椅上,活動受限,還會覺得浪費時間,于是,一些患者會偷偷自行調快輸液速度。
可是,輸液是有講究的,患者不能擅自調整。
輸液速度的調節跟很多因素有關。首先,輸液速度過快將影響心臟功能。從解剖學上來說,我們所輸的液體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臟,若回心血量驟增,心臟負荷加重,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腫。因此,老年人和兒童,心功能、腎功能較差的患者等決不能滴速過快。
其次,較口服和肌肉注射等用藥途徑相比,靜脈輸液起效較快,但速度過快容易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很多藥物種類都有嚴格的速度要求,常見的如擴張血管的藥物輸入過快會引起血壓降低,靜脈補鉀藥物輸入過快會引起休克,刺激性強的藥物如生物制劑等輸入過快易引起靜脈炎癥,還有一些藥物,如氨茶堿輸入過快易達到中毒劑量,出現心臟驟停和休克等。當然,有些藥物又需要快速滴入,比如神經科常見的甘露醇降低顱內壓時,還有當患者嚴重脫水出現休克時,必要時會采取加壓輸液的方式加快輸液速度。
因此,輸液速度與患者的年齡、病情、治療目的、藥物的性質等有很大關系,未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不要擅自調整輸液速度,否則會引發不良反應,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生命。一般來說,正常輸液速度為成人40~60滴/分鐘,兒童20~40滴/分鐘,對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腎功能不良者及輸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速度宜慢;對嚴重脫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輸液速度可適當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