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保持坐姿,腰椎病不請自來
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而“現代文明生活”卻讓人們站立和步行的時間越來越少。如果說人一天中有1/3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那其余2/3時間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在椅子上度過的,尤其是辦公室族。乘地鐵、公交常常是坐著,開車是坐著,操作電腦還是坐著……更有甚者,連去旁邊辦公桌接電話也懶得站起來,裝有輪子的轉椅一滑就過去了。表面看來,人處于坐姿是比較輕松的,事實上腰椎卻會承受較大的壓力。
如果取站立姿勢,為了保持身體平衡,人全身的肌肉會自動調節,使身體處于直立、“挺拔”的狀態。而一旦坐下來問題就來了,尤其是坐寬大的軟椅,很多人馬上東倒西歪,各種姿勢怎么舒服怎么來。其實這樣的舒服是短暫的,作為人體中軸和“屋脊”的腰椎受力不均衡,再加上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局部的椎間盤等軟組織會因受壓、血液循環不暢而出現腫脹,嚴重時甚至向外突出壓迫神經,于是腰痛、腿麻等癥狀就出現了。
很多遭受腰椎病困擾的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按摩上,指望它能放松筋骨、緩解疼痛。而這在專業骨科醫生看來,卻是很不可取的。不符合醫學原理的隨意按摩,不僅無法改善癥狀,甚至還會損傷神經,嚴重的還有可能導致癱瘓。因此,腰椎病患者在進行全面影像學檢查,如X光片、CT的基礎上,可選擇微創外科療法,才是正確的應對之道。
網上沖浪,“鼠標手”苦不堪言
瀏覽圖文并茂的網頁,玩讓人熱血沸騰的網游,抑或是在博客、空間辛勤耕耘、碼字,鼠標都是少不了的工具。如今不少鼠標都標榜“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可顯著減少使用者手部的疲勞”。乍一看,鼠標的外形的確與手形契合,握在手中十分舒服,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從問世那天起,鼠標的基礎外形根本就沒變過。無論外觀設計如何改進,由于鼠標有一定的高度,因而使用時手腕必須背屈一定角度,這時腕部就處于強迫體位,不能自然伸展。不僅如此,手掌小魚際根部和手腕部位由于長時間壓在鼠標墊或桌面上,會出現局部麻痹、腫脹、關節疼痛等癥狀,這就是信息社會又一種“文明病”——“鼠標手”。
“鼠標手”的癥狀不僅局限在手腕部,甚至還會放射至肘、上臂甚至肩部,整條手臂都會感覺疼痛、僵硬。從癥狀上來看,“鼠標手”和腕管綜合征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治療起來更加困難,有時甚至要通過微創外科手術才能解除局部的水腫和壓迫,從而緩解疼痛。要擺脫“鼠標手”的影響重在預防。
【專家支招】
★不妨自己縫一個小枕頭,類似于中醫師使用的脈枕,外形可以制作得更小巧一些,但高度一定保證,要和鼠標等高。使用時將其墊在手腕下,這樣一來局部就有了支撐,手的背屈程度就能有效減少,小魚肌所受的壓力也大大減小,局部血液循環就有了保障。當然,使用小枕頭只是權宜之計。
★預防的關鍵在于不要長時間手握鼠標。可嘗試每隔一小時要雙手十指交叉握拳,轉動手腕,以緩解局部肌肉骨骼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