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寒——我不是“冷血動物”
阿莉一到秋冬季節就會手腳冰涼,吃個涼柿子都要哆嗦半天,她自己也常覺得小肚子發涼,月經的顏色發暗。學醫的同學提醒她,此情況很可能是“血寒”造成的。
找原因
血寒是相對少見的一種情況,指局部脈絡寒凝氣滯、運行不暢所表現的征候。如果“腎陽”不足,血液得不到適當溫煦就會變冷。
中醫調養重點——散寒
1、食物進補
這種體質的女性平時要多吃溫性、熱性食物。益母草燉牛肉既能暖身又能預防瘀血,很適合血寒證。
【原料】牛肉300克,益母草10克,姜2大片,鹽適量。
【做法】將原料放進沙鍋中,加水燒開后撇凈血沫,小火燉肉至肉爛即可。
【用法】每周吃2次。
2、藥補調養
通常可以用溫經散寒、通脈養血的藥物,如艾葉、生姜、當歸、肉桂、川芎、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等。
3、注意保暖
尤其是手腳和小腿,熱氣是往上升的,下肢暖了全身就不冷了。另外,還要保證充足睡眠,平時多曬曬太陽。
【專家叮嚀】
⑴血寒的人要忌食寒涼、生冷食物。
⑵冬季從室外進到溫暖的房間要注意及時脫掉厚衣服,免得太熱而出汗,反而會使身體感到更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