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的治療方法
生物醫學研究者、認知行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學派的研究者從各自的理論出發,為焦慮癥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療方法:
精神分析治療:
因為精神分析學把焦慮癥的起因歸結為壓抑的無意識沖突,所以,焦慮癥的精神分析治療,就是幫助患者領悟他們的內在心理沖突的根源。具體請見:精神分析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的不同,運用行為治療的醫生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來治療焦慮癥。如果患者癥狀與某些確定的情境有關,那么醫生通過運用“情境分析”,一種行為治療技術,來找出患者的焦慮癥狀是由情境中的哪些關鍵因素造成的。然后醫生運用“系統脫敏”的技術,降低患者對這些特定因素的焦慮程度。如果患者的焦慮癥狀游離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與某種特定環境有特殊的關系,那么醫生就會運用“放松訓練”來降低病人的總體緊張水平。另外,由于焦慮癥患者經常表現出無助感,所以治療者會幫助患者通過學習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術,直言技術),來提高患者面對各種情境的信心。由于焦慮患者特有的認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釋為威脅,容易過高估計消極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認知治療常常被用來改變患者的認知方式。
藥物治療:
抗焦慮藥物是常用的治療焦慮癥的方法。但是抗焦慮藥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長期服用甚至對某些內臟器官有損害。而且抗焦慮藥物往往有成癮性。抗焦慮藥物的大問題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幾乎可以肯定,癥狀會重新出現。當病人是通過服藥來降低焦慮癥狀,他們就會(正確地)把自己癥狀的好轉歸結為藥物的作用,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改變。于是,當他們停止服藥時,當然會覺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會變得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