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不正確
壞習慣五:不渴不喝水。國內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人都是發覺渴了才喝水。殊不知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你的 身體至少已經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讓其參與新陳代謝,被人體吸收,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越不注意 喝水,喝水的欲望就會越低,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干旱”。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時補水。外出時手里帶上一瓶水,隨時喝一口;辦公室或家里多放上幾個水杯, 見縫插針,有機會就喝。
壞習慣六:每天喝不夠6杯水。上班一族常常會因工作關系疏忽了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中國 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建議每天少飲水1200毫升,大約6杯的量。如果活動量大,出汗多,則相應增加喝水 量,及時補水。有人會問,之前一直說每天喝水不少于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為什么現在只有1200毫升?其實,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總 量,果蔬里含有大量水分,連主食、肉里都有,人體需要的水,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食物中。6杯是低限的量,有些人則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煩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緩 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體重,運動后、洗澡后也都要及時補充水分。
壞習慣七:不按體質喝水、飲料代水。“白開水沒味,還是喝飲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樂、果味飲料不離手,用 飲料代水,無異于花錢買身病。“不但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還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和吸收。”趙飛虹說。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兒的水,也要根據自身體質,適 當改善。比如便秘的人可以喝點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夠促進腸道蠕動;而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綠茶、涼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紅茶、姜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