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理性應對保健消費
目前社會上舉辦的一些所謂健康講座、免費體檢、義診服務等活動屢見不鮮,這些活動的主辦方多以虛假宣傳、夸大效果等手段推銷保健產品,使許多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上當受騙。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此類欺騙手段予以披露,以引起廣大消費者的注意。
一、以免費服務為誘餌
他們一般先派人在社區發放免費體檢卡,遇到年齡較大的老人則以登記為由主動上前詢問姓名、住址和家庭電話等信息,即使當時沒有接受服務,日后也會反復聯系,想方設法把人忽悠到現場,再通過其他手段迫使參加活動的人員購買產品。
【提示】遇到小區、路邊發放體檢卡、健康講座證的好不要接受,尤其向您詢問具體聯系方式時,要保持頭腦清醒,盡量不透露個人信息,以免日后受到騷擾。凡組織這種免費服務活動的,一般都為推銷產品,消費者要保持高度警惕。
二、假借他人名義或虛構組織
有的打著“宋慶齡基金會”、“中華康復協會”、“國家慈善總會”等招牌,有的打著專業醫療機構等旗號,受這些虛假光環吸引,再加上冒牌專家和名醫展開一對一心理攻勢,使很多老年人輕信、誤信,甚至走入治療誤區。
【提示】工商部門曾對一些冠以“中國”、“中華”字號搞活動的協會和組織做過調查,查證結果均無中生有。據衛生部門介紹,真正的醫學專家不會參與這種活動,在職醫師更不允許從事第二職業。因此,遇到類似情況,切勿盲目輕信這些庸醫的吹噓,以免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