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郎世平醫師認為脾氣虧虛、津不上承為老年人口干癥的基本病機,運用健脾生津法治療老年人口干癥68例,療效顯著;成都中醫藥大學嚴石林教授從脾陽虛的角度治療口干苦,也收到了很好的療效;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黃自立教授從事中醫臨床40年,更是深刻體會到老年人口干癥多是腎陽不足、氣化不利、腎水不能上濟兼氣滯血瘀所致,需溫陽益氣、活血化瘀才可奏效。翻開中醫古籍,我們驚訝地發現早在漢朝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對口渴是由于脾腎陽氣虧虛所致做了詳盡的描述:《傷寒論》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傷寒論》156條:“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老年人脾腎陽虛,在治療口干癥上,切忌長期、大量服用苦寒藥物,此類藥物雖可暫時緩解口干癥狀,但由于不是對癥用藥,不僅不能治愈口干癥,而且苦寒敗胃、傷陽,可能會引起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需要謹慎。此外,針對老年人口干癥,有個值得一提的方子是嚼服枸杞子,既方便又實用,是針對老年人口干癥的特效食療法,老年人朋友們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