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
這種做法不但錯誤,而且非常危險!維生素種類較多,功能各異,可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有些人夸大了維生素的作用,把維生素當藥吃,認為它能治病,這是一種錯誤認識。如果體內不缺乏某種維生素,那么再補充也是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會“趕跑”體內的葉酸,不僅不能治病,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影響正規治療。維生素A、維生素D等攝入過多時,不能通過尿直接排出體外,易在體內大量蓄積,引起中毒。
3、素食有益健康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吃素的確能夠降低膽固醇含量,并減少腎臟的負擔。但一味地吃素也并非是健康的良方。只吃素會使蛋白質和核黃素的攝入量不足,導致維生素缺乏。而且,適量攝入膽固醇有抗癌的作用。此外,素食主義者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缺鋅,鋅是保證機體免疫功能健全的一種很重要的元素,缺鋅會導致厭食偏食,抵抗力差等健康問題。
4、小火燉出營養
維生素C、維生素B1都怕熱,怕煮。據測定,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后再燜,菜里的維生素C將損失59%。所以炒菜要用旺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美味好,而且菜里的營養損失也少。另外,燒菜時加少許醋,也有利于維生素的保存。
5、食用油放在爐灶旁
為了用著方便,主婦們都會把炒菜的食用油放在爐灶旁邊。其實鍋邊的高溫會讓油脂的氧化反應加快,更容易發生變質,使油中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發生氧化,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專家表示,食用油佳的存儲溫度為10—25℃,儲存時應遠離熱源;桶裝油買回家后可用小瓶分裝,避免因不斷打開瓶蓋而產生“哈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