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中醫是中國特有的傳統醫學,中醫在中國已有幾千的歷史,從早的神農嘗百草開始,中醫講究以調養內臟氣血,痛經活絡來達到治愈治病的效果。中醫針灸有是中醫理療中的又一特色,它可以通經活絡,止血化瘀,調節經血的作用。
淺談中醫養生幾大原則
中醫養生內容博大精深,經過歷代養生家上千年的開掘、淬煉與發展已日趨完善,大致可概括為食物養生、行為養生、運動養生、藥膳養生、精神養生等諸多養生形式,中醫養生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則: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1.中庸之道:中庸原意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用于養生不外乎要求平衡適中,避免極端化、絕對化。如綠豆湯、茄子、柿子椒、白蘿卜等本是好東西,可一些“偽大師”將其功用無限夸大,說其可替代藥物行使治療作用,這就成了十足的謬誤。
2.天人合一:養生要符合自然規律,要與時令、環境、社會統一協調。如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黃帝內經》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季節為例,人必須順應四季的規律,應時而動,別跟自然規律“對著干”。如“春捂秋凍”、“冬吃蘿卜夏吃姜”等。
3.力求簡單:有人分析了近千名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后,發現了共同的一點:簡單。唯有簡單才能長期堅持,終獲得高壽回報。可見,“大道至簡”的人生哲學也適用于養生。難怪中醫強調,抓住本質,化繁為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