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壇『歌女』——地龍
這么一種動物藥材:它生活在各種潮濕、疏松的土壤中;全身分泌粘液,行動遲緩;怕光,白天潛伏在穴中,夜間外出活動,吃植物的葉子、草莖和幼小植株,這就是人們熟悉的“地龍”。由于它能發出優雅動聽的聲音,故有“歌女”之美稱。
地龍之名,何緣得來?原來有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其夜飲酒觀月賞花,不慎著涼,引起多年的哮喘病復發,第二天腰間又長滿了水泡,疼痛瘙癢難忍又不能手撓——越撓則痛癢加劇。宣太醫進宮,診為“纏腰龍”(即帶狀皰疹),此病難治之至,太醫束手無策。又有說法稱如果這種水泡纏腰一個星期,則必死無疑。宮中上下無不驚慌,遍請民間能人。有位人稱“活洞賓”之草藥郎中,一笑日:“此乃小病爾”。遂背著皇帝打開隨身藥罐,取出數條蚯蚓,放人盆中,搗爛,然后撒上蜂蜜,化之為液,分為兩杯,一杯用來擦拭患處,另一杯請皇上口服。皇上見此藥既內服又外用,且色、香、味與眾不同,便問“此為何藥”?“活洞賓”怕說出蚯蚓惹龍顏大怒,靈機一動:“陛下乃神仙下凡,患的是龍繞身之病,民間草藥怎能有效,唯有取龍以補龍才行。此藥乃龍化入地成‘地龍’所得,皇上可放心服用。”太祖一聽,大悅。果然,經過幾天內服外涂后,不僅皰疹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多年的哮喘病也徹底治好了。御醫們看到蚯蚓的藥性功效神奇至極,但又怕皇上責之技差,也皆稱之為“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