餳粥 潤肺止咳促進排便
餳是古時的“糖”字,就是用麥芽熬的糖稀。自古以來,人們的口味就是多樣的,有些人好咸,有些人好甜,有些人好酸。好甜的人喝粥,常在粥里加入糖類。古時把這種加了糖稀和杏仁酪的粥,稱為餳粥。
這款粥還與我國的節俗文化有關:中國的寒食節有食粥的風俗,唐宋以后,這款杏仁餳粥就成為一種普遍的節令食品。過去清明前后,街頭巷尾總有小販吹簫招攬食客賣餳。晉代的陸翙在《鄴中記》中有對這一民俗的簡單描繪,說在古時并州,也就是現在山西太原一帶有這樣的習俗,為了紀念介子推,要斷火冷食三日,在禁煙斷火的日子里主要靠一些寒食來度日,其中就包括用杏仁酪、糖稀和粳米一起煮的餳粥。“海外無寒食,春來小見餳”,“市遠無餳供寒食”,“簫聲吹暖賣餳天”,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道:“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今日寄來春已老,風樓迢遞憶秋千。”從眾多提到餳的寒食詩作中不難看出,古代過寒食節必須有餳食,沒有餳,根本不叫過寒食節。其實作為一款養生保健粥,我們不必非等到寒食節時再吃,平時就可以多吃吃,把50 -100克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用水研細熬膏,與250~500克糖稀混勻,每次喝粥時取1湯匙,攪于粥內,隨意服食。能潤肺止咳和胃,對肺虛咳嗽氣喘、習慣性便秘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本草綱目》一書說:“飴餳用麥或谷芽,同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餳,故醫方亦收用之。”李時珍還引用《集異記》中使用寒食餳曾治愈健將邢曹進眼目中的飛矢惡疾等病例說明餳的功用。也就是說,從古時候起,它就不僅僅是一款節日用粥,很名醫家都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并且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