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家長高考前要給孩子“放壓”
高三孩子很快就要面臨擇業或繼續求學的專業選擇問題。面對新的挑戰,何去何從,這對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學生實在是個難題。再加上家長對子女的過高期望,社會的多元化價值取向,使得高三學生經常體驗到更為廣泛的內心沖突和壓力,有時焦慮、有時苦悶、有時苦惱煩躁……卓越教育陳博士提醒:這時的孩子們需要家長、老師適時加以撫慰。卓越教育心理學陳博士陳博士總結了高考時學生的一些狀態及調整建議。
一、學業焦慮的緩解
卓越教育陳博士指出學業焦慮主要表現在考試焦慮和學習動力不足。
1.學生考試焦慮體現在對考分的過分看重,說到底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卓越教育陳博士指出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體效應,將分數作為衡量一個人的能力的惟一指標;二是不自覺地將學歷等同于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程度;三是渴望自我實現與現實學業成績的不理想而導致的認知不協調。
2.卓越教育陳博士指出只有減輕心理負擔與學習負擔,才能減輕學習上和精神上的壓力,讓自己得以健康愉快地發展。為了緩解或消除考試焦慮,卓越教育建議家長可讓孩子嘗試以下幾個策略:
(1)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動機水平,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容易使自己產生失敗體驗而導致心理壓力;
(2)未來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不要過多地考慮未來,而應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去;
(3)考前作好知識準備以及應付考試突發事件的對策和心理準備,有備才能無患;
(4)不妨采用“極限思維法”,想像你所焦慮的事件可能的壞結果,你就會發現現狀還是值得樂觀的。
3.卓越教育陳博士指出學習動力不足(即學習動機問題)是常常讓學生苦惱和矛盾的事。一方面學生都有提高成績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容易產生浮躁、厭煩情緒,學習無動力或動力不足。學習動機分內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暫性)兩種,學習者只有對學習材料的意義(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言)給予充分肯定,并從價值上給予較高的評價,才會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卓越教育提醒,作為家長常用的方法是曉之以理,激發其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