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常用的扇子外,住涼屋也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涼屋,顧名思義,即為涼爽的屋子。起先古人為讓屋子涼爽起來,通常在潺潺溪流旁建房,或將水運輸至屋頂,讓其沿屋而下,大有人工水簾洞的味道。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載:“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古代也有冷飲,初期多為冬季寒冷時節在深地窖藏冰塊以備酷暑來臨之需。周朝時,設置了專門掌管藏冰之事的凌人。《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春始治鑒。”即為在夏歷十二月鑿取冰塊,待三月時啟用冰塊。古代為冰塊而設置專門官員,可見飲用冰塊之難,應該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
此外,用瓷器做成形態各異的瓷枕也是古人消暑的創舉。瓷枕之所以能成為夏季取涼消暑的日常用品,主要取決于瓷器表面那一層冰涼的釉,炎熱的夏天枕在上面,自然會清涼許多。古有“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的詩歌,便是對瓷枕的盛贊。由扇子到瓷枕,可見古人度夏消暑的方式是生動而富有樂趣的,而且其樣式更原生態和低碳。
總結:如今人們的空調電風扇普及了,不在位納涼困惑了,但是,在使用風扇、空調的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謹防空調病等。以上小編為您盤點了古人如何納涼,來學習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