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外婆對你好
除了父母,也許每一個人都受到過隔代的照料,無論是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他們都曾經出現在我們童年的生活里,給我們講故事,買零食,照看和保護著孱弱的自己,尤其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不過,老人疼愛孩子的程度還是有區別的。那么,在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之中,到底誰是疼愛我們的老人呢?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祖輩投資 外婆積極
多項研究發現,外婆疼愛孩子,其次是外公,再次是奶奶,而爺爺則通常排名后。早在1980年代,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地區的研究者,約克大學的利特菲爾德(C. H. Littlefield)和西安大略大學的拉什頓(J. P. Rushton)對喪子家庭的調查就發現當孩子夭折之后,老人之中傷心難過的是外婆,其次是外公和奶奶,悲痛程度輕的是爺爺。普通人都知道“愛之愈深,痛之欲切”的道理,這一早期研究暗示疼愛孩子多的是外婆。
2009年美國盧瑟學院(Luther College)的比紹(D. I. Bishop)等人調查了200多名美國大學生,發現他們跟外婆的互動為頻繁,跟爺爺的交往少,在彼此的親密程度上也有類似現象。2年之后,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坦斯卡倫(A. O. Tanskanen)等人對英國4000多名青少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老人對孩子的投資,無論是在物質還是在時間方面,外婆都高居榜首。
也有不少研究從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角度進行調查。2008年,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波萊(T. V. Pollet)、列托(D. Nettle)和荷蘭安特衛普大學的奈里森(M. Nelissen)利用已有的數據庫,調查了超過7000名英國公民的家庭信息。他們提供了孩子不到12個月時,老人跟孩子交往的情況。結果顯示外婆跟孩子的接觸頻繁,娘家人帶給孩子的生活必需品、禮物和錢財等都超過來自父親一方的父母。而在此前對800多位荷蘭老人的調查中,波萊等人發現祖輩與孫輩居住的距離在30公里之內時,超過30%的外婆和25%的外公都會跟孩子一周聚上幾次。相比之下,只有15%的爺爺或奶奶能夠做到這一點。即使距離遙遠,有可能排除千難萬險去看望孩子的首推外婆。除了英國和荷蘭之外,對包括丹麥、德國、波蘭和希臘在內的13個歐洲國家的調查也發現,如果一個老人既有兒子也有女兒,那么無論男女,他們都會更關心女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