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在碰上危險恐懼時同樣如此。據美國營養學會宣布:“動物尸體的肉里的確滿載著有毒性的血以及其它副產廢料。”而在現在的人工環境之下、為了加快畜生的生長速度,提高飼養動物的產肉率(產蛋率,產奶率),越來越多的化學添加劑、抗生素等被混合進飼料之中,甚至有人在雞飼料里添加化學色素,目的僅僅是使蛋黃的頗色更好看一些。人類作為這些產品的終消費者,也同時讓自己的身體成為了這些化學添加劑和各種化學藥品總的匯集之地,因為動物體內終生聚集的飼料殘余農藥和化學污染物質,在動物死后都會悉數“過戶”給那些食肉者。可想而知,肉食者的整體健康狀況自然會越來越惡化,這就是當今世界各種現代性疾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會提出目前各地的農業中都濫用了農藥、化肥等,我們市面上大多數的蔬菜水果也可能殘留大量有毒性化學物質,因此吃素跟吃肉不是同樣的很不安全嗎?這種擔心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要告訴諸位的是,就今天市面出售的牛肉、豬肉、雞肉、海產品等動物性食品而言,其所含的有毒性污染物比我們平常食用的瓜菜水果要高出數倍乃至十幾倍!這還需從“食物鏈”的特點慢慢道來。在自然界的眾多物種之間,有—條使這些物種相互聯系起來的長長的“食物鏈”——植物“吃”陽光、空氣、土壤里的養分和水,動物吃植物,大動物吃小動物。想想看,能任意吃掉豬、牛這樣大型動物的人類,自然就處在食物鏈上的高環節了。
實際上在食物鏈中地位越是高高在上,其處境反而越是不妙,這也就是為什么這個世界上肉食性動物數量總是遠遠少于素食性動物的原因吧。據動物學家們說,熊貓實際上是完全具有肉食性生理結構的大型動物,如果不是數百萬年前改變成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良好習慣”,恐怕早就滅絕了。
結語:細嚼慢咽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消化食物,減輕我們胃的負擔。即使你很餓,盡量提醒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要太快。(文章原載于《當代健康報》《環球時報》《伊犁晚報》《東西南北》,作者:楊吉生,甄翔,于方堤,易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