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 胃腸變懶了
病例:張爺爺患糖尿病多年,藥總是有一搭無一搭地吃,也不常測血糖,漸漸眼睛看不清,尿也不正常了。前不久,他開始覺得肚脹,后來大便越來越少,排氣減少,再后來就開始劇烈地嘔吐。家人急忙把他送到醫院,一照X光片,腸道里都是糞便,診斷結果是腸梗阻。經過搶救,張爺爺才緩過勁來。
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內分泌科田慧教授解釋說,這位患者所患的腸梗阻與自主神經病變有關。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經病變是周圍神經病的一類,多發生在病史在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癥狀是便秘、腹脹,嚴重的會出現腸梗阻。
說到原因,一方面,糖友往往飲食習慣不好,不愛吃蔬菜等粗纖維食物;另一方面,隨著糖尿病的發展,支配胃腸蠕動的自主神經受到損害,胃腸變“懶”了;并且,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體內處于高滲、脫水狀態,腸道內水分減少,就會導致大便干燥、便秘、腹脹等問題。
田慧提醒糖友,要預防胃腸變懶,平時一定要多吃蔬菜,蔬菜的量必須是主食的3倍。另外,要適當運動,并控制好血糖。
痛 一碰就觸發
病例:王奶奶近犯了愁,患糖尿病多年,忽然身上開始時不時地疼。并且,她的疼很邪乎,風吹著了、別人輕輕摸一下就像被電擊了一樣,連穿衣服、蓋被子都疼得不行,簡直成了“碰不得”。到醫院,醫生給她做了肌電圖等檢查,確診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
張在強介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引起的疼痛在糖友中很常見,發生率在10%—20%。周圍神經病引發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俗稱“神經痛”),其特點是自發性和誘發性,除了電擊樣疼痛,還有針刺、火烤、撕裂樣疼痛,往往輕微的觸碰就會誘發,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王奶奶問醫生:“我這種疼為啥吃止痛藥不管用呢?”張在強解釋說,神經痛不同于關節炎疼痛、感冒引起的頭痛,那些是傷害感受性疼痛,只要炎癥等刺激消失了,疼痛就會緩解,可以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非甾體解熱鎮痛藥。而神經痛是疼痛在大腦形成的記憶,一般的止痛藥是不行的,臨床上首選普瑞巴林治療。
汗 吃飯時老出汗
病例:老李患糖尿病多年,他的老伴很辛苦,不僅因為照顧他看病吃藥,還因為老李每天大汗淋漓,衣服經常要換洗。老兩口為此也挺煩惱,求教醫生。醫生告訴他們,這種不正常的出汗跟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有關。
“我們正常人出汗往往是全身一起出,比如天熱、劇烈運動以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出汗異常往往是半身出汗,一般是上半身出,下半身沒有。”田慧說。
這種出汗源于交感神經受到了損害,是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吃飯就出汗,這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發的交感神經失控。還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時會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經失控的表現。
“異常出汗一般多發生在老年人且較胖的糖友身上。”田慧說。對此類患者,她建議:1.減輕體重;2.吃飯的時候放慢節奏;3.如果伴有焦慮,可以服抗焦慮藥物,對病情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