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法:吃苦清心火 增辛養肺氣
“夏天飲食養生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說法,其實是出發點不同造成的。提倡吃苦者看重的是降心火,而主張‘增辛’(辛字這里解作辣)者則重在養肺氣。”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辦主任林國華教授從中醫的角度解釋說,人體的五臟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及四季消長的變化相對應,其中,夏季屬五行中的“火”,對應五臟中的“心”。而據《黃帝內經》,“苦入心”(苦味歸入于心)、“心惡熱”,因此夏季養生不少觀點都提到要“吃苦”降“心火”以“養心”。
同理,夏天若“心火”過旺,“肺氣”就會受損,而在五行中,“辛入肺”,想養肺氣在飲食上宜“增辛”。唐代藥王孫思邈就曾在其重要著述《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夏天貪涼常喝冷飲嘆低溫空調的現代人,更易因冷食寒氣傷肺。因此有專家提倡夏季養生適當多吃些辛潤之物,以助宣發、補益肺氣。
“吃苦”或“增辛”辨證要緊
夏天飲食養生,該“吃苦”還是“增辛”?林國華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嶺南的夏天暑濕較盛,適當多吃點苦還有助于化除人體內的濕邪。”林國華介紹稱,中醫認為“苦”有三大作用,除了“降火”,還兼能“燥濕”(即祛除暑濕)和“堅陰”(瀉火存陰)的作用,所以廣東不少地方民間盛行入夏后適當多吃點“苦”是有一定道理的。
即便如此,也不是說南方人一到夏天都應“以苦為補”。林國華建議,無論“吃苦”還是“增辛”,好都應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上,根據個體差異辨證做出調整,切莫生搬硬套,以免過度食用傷身。比如:脾胃虛寒者就不宜多“吃苦”,以免引起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而氣虛者則不宜多吃辛味之物,以免更傷正氣。另外,工作環境不同對身體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可在飲食上多加注意以調養,比如:在高溫酷熱的室外工作的人,可適當多“吃苦”以清熱瀉火祛暑濕;而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空調環境下少出汗者,飲食上適當“增辛”對行氣養陽有一定的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