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骨密度辨明疏松癥
記者:如何檢測骨質疏松癥?
李海東:骨質疏松癥早期雖然靜默無聲,但如果發現自己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身高縮短或脊柱伸展受艱,特別是曾經發生過脆性骨折,那很可能是骨質疏松癥的表現。
臨床上,可以通過檢查骨密度來辨別是否有骨質疏松癥。千萬不要等到骨折,才想到關心自己的骨密度。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絕經后的女性更應該重視此項鹼查。
日常保健
記者:骨質疏松癥患者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
李海東: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補鈣
多吃富含鈣的膳食。在日常飲食中,奶制品、綠色蔬菜以及豆制品是鈣的主要來源。每個成年人每日鈣的攝人量應為800到1000毫克。
盲目補鈣不可取。市面上很多宣稱可以補鈣的保健品,補的大多是無機鈣,機體無法吸收不能利用,反而容易造成鈣在體內的積蓄導致結石病。
二、多曬太陽
提起骨質疏松能預防和治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補鈣,認為只要多喝骨頭湯、喝牛奶、吃鈣片,骨質琉松就不會“找上門”。其實,對于已經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來說,只補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鈣在體內的吸收需要“搬運工”維生素D,把人體攝入的鈣“搬運”到骨骼中去。因此,保證人體內維生素D的正常水平,對防冶骨質疏松非常關鍵。
中華醫學會推薦,每個成年人每天應攝入600)到800毫克的維生素D。但事實上,僅僅通過日常飲食所能攝入的維生素D是很有限的。維生素D含量較多的食品是魚肝油、三文魚、香菇、蘑菇和鴨蛋、雞蛋。
多數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有限,但陽光能成為人體重要的維生素D來源。因此,年輕人應該加強戶外運動,盡量多接觸陽光,增強運動對于刺激骨骼的新陳代謝非常重要。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會不斷下降,更應該多曬太陽。采取適當的戶外活動,有助于防治骨質疏松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