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乾隆第四次下江南,皇后在山東剛過48歲生日,一行人就繼續南下,往杭州進發,去享受杭州美味佳肴。
杭州知府得知皇帝帶皇后來巡視,即令杭州菜館以傳統美容佳肴款待。廚師聽說要做美容菜,就想到了荷葉與米粉肉同蒸。杭州有一處“曲院風荷”的名勝。
位于蘇堤北端。宋時,九里松門旁,洪春橋溪邊有一曲院,取金沙澗的溪水釀造進貢的曲灑,院落里的池塘盛植菱荷,青盤翠蓋,綠荷紅蓮,波光瀲滟,景色宜人一夏風拂過,荷花的清香、曲灑的醇香沁人心脾,因而名日“曲院風荷”。
乾隆到杭州后,在和珅陪伴下游西湖,卻沒把皇后放在心上,兩人登舟游幸,感嘆:“北地胭脂,究不及南朝金粉!”乾隆同和坤在舟中,擁妓酣飲,色迷心醉。
與此同時,烏拉那拉氏與太后卻在知府陪伴下去享受美容菜。當她品到由荷葉裹的粉蒸肉時,問及此菜為何菜名,知府傳廚師上前講解,廚師倒也不隱瞞自己的即興創意。他說:“以五花凈豬肉浸于極美之醬油及黃灑中,半日取出,拌以松仁末、炒米粉等料,以新荷葉包之,上籠蒸熟:食時去葉,入口則荷香沁齒,別有風味。蓋豬肉之油,各料之味,為葉所包,而新荷葉之清香被蒸入內,但就是尚未取名。”烏拉那拉氏說:“何必刻意取什么好聽的菜名呢,直接叫‘荷葉粉蒸肉’吧,這樣好記。”
“荷葉粉蒸肉”由此得名。
遺憾的是,這也是烏拉那拉氏在皇后之位的后日子。因為她用完膳后發現乾隆在外尋歡作樂,遂與其發生口角,“皇后氣憤不過,竟把萬縷青絲,一齊剪下”,結果惹惱了乾隆,當即把她遣送回宮。
從此,皇后烏拉那拉氏就被打入冷官。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烏拉那拉氏終于在冷宮中走完了49歲的人生之路。
制作流程
原料:肋條部位的凈豬肉,秈米,鮮荷葉,醬油,綿白糖,紹酒,姜末,蔥末,桂皮,甜面醬,麻油,紅豆腐乳,
做法:1.將米淘凈晾干,同桂皮一起下鍋在中火上炒至淡黃色,盛起晾涼后磨成米粉,用粗篩過一次,備用02.豬肉刮洗干凈,切成長方塊,放入缽內,用白糖、醬油、紹酒、姜蔥末、豆腐乳(捏碎)、甜面醬拌勻,浸漬5分鐘。然后倒入米粉和麻油拌勻,扣入盤內,上籠用旺火蒸爛取出。3荷葉洗凈,切成扇面形,入沸水中略燙取出,平鋪在砧板上,將蒸好的肉塊分別包在每塊荷葉中,疊成長方形,裝盤上籠,用旺火再蒸5分鐘取出,在荷葉面上抹麻油后上桌。
成品特點:肉味鮮美,制作此菜必須用甜醬、紅豆腐乳調味,否則成菜風味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