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生活中人難免會遇到發燒感冒,吃藥。可是有些人吃藥后會出現不良反應,這是怎么回事,怎樣判斷藥物不良反應。有些身體虛弱的病人,需要吃中藥滋補身體,但現代人確很少會正確的煎中藥,那么補藥怎么煎才能使其發揮大藥效呢?藥效有沒有時間限制呢?
巧判藥物的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是一種常見現象,它不僅指藥物的副作用,還包括藥物的毒性、特異性反應、過敏反應、依賴性、成癮性、繼發性反應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癌癥等作用。許多藥物即使檢驗合格,在應用過程中也會發生不良反應。要怎樣判斷藥物不良反應,以下五種癥狀點可供參考。
1.數秒鐘或數小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可在接受藥物后突然發生。固定性藥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多發生在用藥數分鐘至數小時內。
2.用藥后半小時至2小時發生的反應:用藥后半小時左右,或在2小時內發生惡心、嘔吐、胃部不適,可能是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
3.用藥1—2周發生的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反應中血清病樣反應一般在用藥后1—2周發生,血清病樣反應多在首次用藥后10天左右發生。大皰性表皮松解萎縮性藥疹在用藥后幾小時至28天內發病。剝脫性皮炎型藥疹在10天后開始發病,繼1周達到高峰;多形性紅斑常在用藥后2—7天左右發病。
4.停藥后短時間發生不良反應:如長期應用心得安、可樂定降血壓,停藥后可出現反跳性高血壓。連續使用抗凝劑突然停藥后,可出現反跳性高凝狀態伴血栓形成等。
5.停藥后較長時間引起的反應:如保泰松、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在停藥后較長一段時間才發生。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變常在病人用藥后一年以上才出現,停藥后仍可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