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讓你遇事想得開
“同一件事,想開了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在當今流行的心理治療流派之一——認知療法的專家們看來,人心理問題的形成分三步:誘因(家庭沖突、感情破裂、事業受挫、人際失和),不合理的信念(對誘因的錯誤理解),結果(不好的行為和情緒)。其中,不合理信念就是癥結所在,用認知療法的核心思想來說,就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世界對待你的方式”。而“想不開”,就是其中占主導作用的不合理信念。
認知治療師韋斯勒把常見的“想不開”概括為三種:想多了,也就是以偏賅全,揪住一點紕漏就把事情全盤推翻。想少了,也就是一根筋,什么事都非黑即白、沒有回旋的余地。想壞了,事情有兩面,卻只想到糟糕的一面
比如從前有個愛操心的老婆婆,她的大兒子賣傘,小兒子曬鹽,于是晴天老太太就為大兒子發愁,雨天就為小兒子發愁,所以每天都高興不起來。
認知療法是一種專業的心理治療手段,但其原理也可以用于自身調整。
“想多了”的人要找證據駁倒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比如李婷已經給丈夫貼上了“偏心眼”的標簽,現在可以找一些相反的證據來駁倒自己,比如老公到自己娘家很勤快,回婆家卻很懶。
“想少了”的人要不斷提醒自己,結果其實還有其他的可能。火柴在衣袋里燃起來了,還好里面沒有火藥;手指扎了刺,感謝上帝沒扎在眼睛里……
“想壞了”的人要尋找事物的積極面。經過聰明人的點撥,老太太終于醒悟到雨天好賣傘,晴天好曬鹽,兩個兒子都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