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的早信號:
運動之后膝關節前面酸痛
曹學偉說,膝關節的退化始自30歲,每個階段都有警示信號。“30歲的人運動之后開始感覺到膝關節的前面,即髕骨關節位置有酸痛感。這就是老化的早信號。”他表示,髕骨關節疼痛屬于一過性,程度因人而異,主要表現為上下樓或者膝關節用力彎曲時疼痛,長途行走時疼痛,其他情況無異常,而且休息后可以緩解。
30歲至50歲階段,長時間步行后,膝關節的內側會酸痛,此時的病變部位是內側半月板的前外側部。半月板退變后,為了維持關節的運作,軟骨會被磨得出血,逐漸變形。隨著退變的進展,半月板出現破損,表現為膝蓋常有腫痛感,這是由于碎片卡在關節縫中所致。
50歲以后,軟骨甚至可能被一層一層磨掉。研究顯示,大部分患者半月板退變、破裂后,軟骨也隨之發生破裂。為保證膝關節的運作,增加關節接觸面,股骨周圍會增生出骨刺,有的人則韌帶鈣化,突出如骨刺。“總的來說,這時膝蓋從屈到伸直時特別容易出問題,出現關節彈響、疼痛、絞索。”
等到六七十歲,老人家關節稍微扭一下就會受傷,甚至發生骨折。病情趨于嚴重的話,終要做關節置換。
女人關節退變快過男人
研究還顯示,同一年齡的女性比男性的半月板退變速度更快,尤其是在50歲后。女性主要是因為生育時導致代謝紊亂,進入更年期又一次出現代謝波動,而這兩次波動對骨質打擊甚大,進一步加快了骨關節退化的速度。
可以說,半月板的退變引發了膝關節的退變,并可引起骨性關節炎,而后者又是骨質疏松的前奏。
中老年人別負重爬山
“我們提倡‘節約關節”的理念,應加強對膝關節的保養,減少劇烈運動,特別是上下樓和爬山。”曹學偉說,半月板損傷多因膝關節缺乏正確鍛煉、做出的動作超出身體承受范圍而導致。“運動時膝蓋撞到一起并不少見,但很多人處理不當,造成關節受傷。”他說,常見的錯誤是受傷后勉強走路,甚至蹦幾下,繼續運動。而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在受撞后立即休息,如果關節疼痛紅腫,則先進行冰敷,盡快到醫院找骨科醫生檢查。
此外,不贊成中老年人在疲勞狀態下負重爬山。如果感到很累,應該立即原地休息一會兒。爬山前好先對關節進行“預熱”,即按照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按揉膝蓋,左右屈伸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