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判斷
人們通常的誤解是肝炎患者之所以不能接觸是因為轉氨酶高具有傳染性。現在這個概念已經被徹底推翻了,是否具有傳染性與肝功能正不正常、轉氮酶高不高沒有絲毫關系,關鍵就看一個指標:身體里是不是有病毒的復制以及排毒現象,特別是病毒復制才是傳染根本的原因。
第一,甲、戊型肝炎屬于急性肝炎,目前醫學界一般的看法是不可能變為慢性,印患者一旦康復即沒有傳染性,甲.戊型肝炎的傳染主要通過‘糞口途徑”,一般發病以后3~4周為傳染期,需要隔離4周時間。傳染性強是在前驅期,即潛伏期末,又稱黃疸前期,即患者剛剛開始出現感冒、低熱等癥狀的時候,預防方法:注意飲食衛生。由于甲、戊型肝炎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一定要把病毒吃進去才會發病,接觸病毒性肝炎患者,靠戴口罩是達不到預防目的的。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能在被污染的水產品中較長期存活,尤其是諸如毛蚶、蛤蜊,蟶子等‘小水產品”,在采集、運輸或銷售過程中一旦被污染,再加上很多人喜歡生食或半生食這些“海鮮”,就很容易造成大流行。其實這些肝炎病毒煮沸5分鐘印可殺滅。養成科學,衛生的飲食習慣是預防此類肝炎重要的手段之一。
第二,乙、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是通過血液、體液傳播的,主要通過臨床輸血、靜脈注射毒品、性接觸或“血對血”的污染等被傳染,中國的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絕大部分是在嬰幼兒期或者圍生期(即分娩及哺乳過程)被感染的。而成年人在接觸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后,被傳染的可能性極低。
預防方法
應該避免吸毒和性濫交,對于容易受到肝炎患者血液污染的用品,如牙刷、牙膏、口杯,毛巾、剃須刀等應分開使用。結婚前應主動進行婚前檢查,明確對方是否患有慢性肝炎,如果家庭成員或性伴侶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如未進行過有效的疫苗防護,與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發生性關系時應使用安全套;此外,應避免在無規范消毒措施的機構進行拔牙、牙科護理、紋眉、美容、修腳等。如果孕婦在產首檢查中發現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要兒出生后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外,還應立即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價免疫球蛋白,這樣絕大部分攜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親同樣可以生下健康的寶寶。
雖然目前尚無預防丙型肝炎的疫苗,但只要掌握了丙型肝炎感染傳播的規律,合理防護,丙型肝炎也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