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技解讀:
破解不孕密碼的鑰匙
艾繼輝說,李倩所采取的“卵漿內單精子注射”,是人工助孕的方法之一,醫學界稱之為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其實,試管嬰兒并不是真正在試管里長大的嬰兒,而是用人工方法從卵巢內取出幾個卵子,在實驗室里讓他們與男方的精子結合,形成胚胎,然后將胚胎轉移到子宮內,使之在媽媽的子宮腔內扎根(醫學上稱之為“著床”)。因此試管嬰兒嚴格意義上應該稱為“體外受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自然受孕的過程是精子和卵子在女方的輸卵管中相遇、結合,形成受精卵再游回到子宮腔繼續妊娠:試營嬰兒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實驗室的“試管”代替了“輸卵管”的功能。
艾繼輝介紹,試管嬰兒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代歷程。
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人工助孕技術的俗稱,它是將精于和卵子在體外受精培養幾天后移入子宮,使女性受孕。1978年7月25曰23時47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在英國的奧爾德姆市醫院誕生,標志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成功。此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了因女性輸卵管堵塞等因素引致的不孕問題。試管嬰兒技術被稱為人類生殖技術的一大創舉,也為治療不孕不育癥開辟了新的途徑。
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卵漿內單精子注射術,1992年比利時Palermo醫師及劉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體成功應用。該技術是將精子直接注射到女方卵漿內,解決因男性精子量少、精卵細胞免疫性排斥等因素引致的不育問題。
第三代試營嬰兒技術是胚胎著床前遺傳病診斷。先在試管中培育出若干個胚胎,在胚胎植入母體之前,按照遺傳學原理對這些胚胎作診斷,從中選擇符合優生條件的一個胚胎植入母體。人類某些遺傳病是有選擇地在不同性別的后代身上發病的。以血友病為例,對男性患者來說,他的兒子是正常的;而女兒有一半的概率會攜帶血友病基因;如果患者是女性,女兒仍然有一半的概率會攜帶血友病基因,而兒子則會發病。根據該病的遺傳特征,若對試管培育的胚胎細胞進行基因檢測,選擇無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子宮,就可以避免病孩出生。因此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不僅能圓孕育夢,而且能優生優育。
艾繼輝說,顯然三代技術是針對不同的適應癥而發展的,在技術上沒有誰先進誰落后的區別,目前臨床上使用多的是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第二代第三代試營嬰嬰兒技術應用的比較少,這和相對應的病人數量有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