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治病常識 換個髖關節重圓行走夢
丈夫袁春生不幸罹患雙側髖臼發育不良伴雙髖骨性關節炎,每走一步,都疼得鉆心。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幫丈夫治病,妻子陳惠芳在地下通道拉琴籌款,這一拉就是9年。2012年初,武漢“提琴愛人”的故事讓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暖流涌動。
2月7日.武漢市普愛醫院安排骨科臨床經驗豐富的勘武生教授、程文俊博士為袁春生進行了右側髖關節置換手術,并免除了全部手術費用。術后袁春生恢復良好并順利出院,現在他全身疼痛的癥狀已經消除,并且能夠拄著拐杖走路了。
換了一個人工髖關節,袁春生走路時劇烈的疼痛感神奇般消失,這是一種什么治療方法?近日,記者采訪了主刀醫師程文俊博士。
關節先天發育不良
程文俊說,袁春生剛入院時,幾乎無法單獨走路。即使在別人的攙扶下,每走一步都會有鉆心的疼痛。這主要是他病程時間太長,雙側髖臼發育不良沒有及時治療導致出現了雙髖關節股骨頭壞死。
髖臼發育不良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畸形,是軟骨發育障礙或軟骨骨化障礙所致。
正常的髖關節,其碗狀的髖臼能很好覆蓋球形的股骨頭,就像我們的左手手掌能夠包裹住右手拳頭一樣。在髖臼和股骨頭之間還有一些軟骨和關節囊起加固作用。髖臼關節的穩定性主要有兩個因素支撐:一是骨性髖臼能很好地覆蓋股骨頭,二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能固定髖臼關節。
當髖臼發育不良時,髖臼碗面變淺并且向外翻轉,導致它包不全股骨頭,從而使股骨頭容易向外上方移位。股骨頭與髖臼的接觸面積減少,股骨頭承受重量的范圍也隨之縮小,其覆蓋的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力過大,長年累月,髖臼和股骨頭表面的軟骨逐漸出現老化變形,繼發骨性關節炎,嚴重者就會像袁春生一樣,并發股骨頭壞死。據統計,中老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中有25%-50%是由于髖臼發育不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