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治病常識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治要點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病程可持續數月、數年乃至數十年,可反復惡化和緩解,該病很難“痊愈”,只能“緩解”,中老年人群亦有一定發病率。由于有些患者起病緩慢,全身性癥狀輕微或缺如,容易延誤診治,故中老年人需要了解該病的防治知識。
一、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是指乙狀結腸、直腸、結腸黏膜發生潰瘍的非特異性結腸炎癥。發病機理雖未完全明了,但一般認為與免疫、精神神經、過敏及非特異性感染等因素有關。主要癥狀是腹瀉,并可出現血性腹瀉,間隔期無癥狀。
該病一般起病緩慢。患者排便次數增多,但由于直腸炎癥刺激,每次排便量少,可伴有里急后重、輕度的下腹部疼痛及大便中出現血液和黏液。當潰瘍局限于直腸和乙狀結腸時,患者大便可正常或硬且干燥,但在排便時或在兩次排便之間可伴有從直腸內排出的血性黏液。如果潰瘍向近端擴展,則糞便變得松散,患者一天內排便可達10次以上,并常伴有嚴重的疼痛和令人難以忍受的里急后重,夜間也不能緩解;糞便呈水樣,有黏液常是血液和膿液?
潰瘍性結腸炎的并發癥比較多,有的比較嚴重,需要加強防范:
(l)中毒性結腸擴張。一般在急性活動期發生,發生率約為2%。
(2)腸穿孔多在中毒性結腸擴張基礎上發生,發生率為1.8%-3%。
(3)大出血。發生率約為1%-4%,除因潰瘍累及血管發生出血外,低凝血酶原血癥亦是導致大出血的重要原因。
(4)息肉.發生率為9.7%-39%,這種息肉通常被稱作假性息肉。
(5)癌變。主要來自腺瘤樣息肉,密變發生率約為5%。
局限性潰瘍性直腸炎患者的預后好,不易出現嚴重的全身性癥狀。
二、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
可根據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結果對潰瘍性結腸炎做出診斷。
1.臨床表現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或黏液膿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關節、皮膚、眼、口及肝膽等腸外表現。
2.結腸鏡檢查病變多從直腸開始,呈連續性、彌漫性分布。鏡下發現:(1)黏膜血管紋理充血、水腫、質脆、出血;(2)病變明顯處可見彌漫性、多發性糜爛或潰瘍。
3.鋇劑灌腸檢查檢查顯示:(1)黏膜粗亂或出現顆粒樣改變(2)腸管邊緣呈鋸齒狀或毛刺樣,腸壁有多發性小充盈缺損;(3)腸管短縮,袋囊消失呈鉛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