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前癌變可以逆轉而康復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癌變是一個漸進過程,常經歷多年的持續胃癌癌前病變階段,廣州四五八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主任楊富強介紹說,在臨床中常碰到有的患者持寫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檢查報告找醫生。他們情緒緊張,生怕病變發生癌變。
胃黏膜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需排查癌變的可能性
楊富強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單憑胃鏡經肉眼觀察下結論是不準確的,必需經過活檢送病理進行組織學檢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胃黏膜有慢性炎癥和腺體萎縮方可確診,且其仍屬良性病變。由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常伴有胃黏膜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所以其確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
“目前把胃黏膜出現不完全結腸型腸化生,或者出現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視為胃癌癌前病變。”楊富強表示,腸化生來自腺體頸部增殖細胞,其中完全型小腸化生,屬炎性反應,不完全型結腸化生,與腸型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不典型增生即為異型增生,主要是上皮細胞和腺體細胞異常增生,且失去原來的功能,可分為輕、中、重3級。所以,當病理報告為胃黏膜有不典型增生(輕度)或胃黏膜有完全型小腸化生時,則不屬于胃癌癌前病變,癌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楊富強同時提醒,如果病理特征為:胃黏膜有不典型增生(中度或重度)或胃黏膜有不完全型結腸化生,就屬于胃癌癌前病變了。
胃炎癌變的逆轉康復需靠自身免疫力
在胃炎癌變前加以防范,是預防胃癌的關鍵所在。楊富強介紹說,通過免疫細胞療法,保護黏膜、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環、增加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功能,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可以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恢復正常黏膜;腸化生數也可以減少或完全消失;中度不典型增生可以減輕;對重度不典型增生,可在手術治療后,施治免疫細胞療法,防止病愈后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