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方解看,組方之理似也不難理解。但仔細想來,見熱清熱,見濕化濕,用藥似有雜湊之嫌。不明本方之組方理念,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和應用本方。當筆者試圖找尋其組方理念時,突然發現,本方實為越鞠丸方的加減方。或者說,本方與越鞠丸方組方理念如出一轍。這就說明朱丹溪在此治療“痛風”,是按治療郁證理念組方的。
“痛風”都可見郁證,那么,“人身諸病,多生于郁”就很好理解了。反過來,通過對上中下通用痛風丸的認識,也有助于我們在臨床上對于郁證的認識、辨別,有助于我們對于越鞠丸方證的辨識和對越鞠丸方的使用。同時,對朱丹溪治療鼻淵的方劑也就可以理解了。《丹溪心法·鼻淵》:“治鼻淵:南星、半夏、蒼術、白芷、神曲、酒芩、辛夷、荊芥。上水煎,食后服。”同樣是治郁,同樣是越鞠丸方的類方。
結語:很多不開心的事,一定要學差忘記,只有擺脫這些包袱,你才能在健康之路上走的更遠!(文章原載于《中華養生保健》,刊號:2012.04,作者:王雷;《浙江日報》,作者:朱國良;《益壽文摘》,刊號:2012.03,作者:高建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