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中的長壽之道
他75歲開始寫書,親身體驗,把養生心得一一記下;他的書不近丹藥,不求仙方,唯從日常做起,內容細致、方法簡單,是中醫養生讀物中罕見的,被后世奉為“養生圣經”——他就是曹廷棟(清1699年—1785年,字楷人,號六圃,浙江嘉善人,享年87歲。)他寫的書名為《老老恒言》。
心存感恩知足常樂
《老老恒言》云:壽為五福之首,既得稱老,亦可云壽,更復食飽衣暖,優游杖履,其獲福亦厚矣。人世間境遇何常,進一步想,終無盡時;退一步想,自有余樂。《道德經》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五福”出于《書經-洪范》,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可見,“壽”為五福之首。
曹庭棟說:老年人如果是吃得飽穿得暖,拄杖而悠游,那就是獲得了天底下厚的福氣了。人生的境遇變化多端,進一步想,追求名利終無盡時,總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不如退一步想,其實生活多了很多樂趣。《道德經》中有:知足于內而不爭虛名,就不會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貪得無厭,就不會有憂患。如此可以使人長壽。
提倡蒸食
《老老恒言》云:蒸露法同燒酒。諸物皆可蒸,堪為飲食之助。蓋物之精液,全在氣味,其質盡糟粕耳。猶之飲食入胃,精氣上輸于肺,宣布諸藏,糟粕歸于大腸,與蒸露等。故蒸露之性,雖隨物而異,能升騰清陽之氣,其取益一也。如稻米露發舒胃陽,可代湯飲,病后尤宜。他如藿香、薄荷之類,俱宜蒸取錄用。
中華千年美食文化素有“無菜不蒸”之說,在煎炒烹炸煮等烹飪方式中,“蒸”是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保留食物營養的烹飪方式。“蒸露”是輔佐飲食的好方法,因為萬物的精華全在氣味,而物本身則是糟粕,就像飲食進入胃中,精氣上傳至肺部,然后輸布到各個器官,而糟粕進入大腸,這與“蒸露”是一個道理。所以蒸露的屬性雖然隨著食物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都能提升食物中的清陽之氣,對身體是非常好的,像稻米蒸露后可以舒張胃的陽氣,可以取代湯飲,病后尤其適用;另外如藿香、薄荷等也都可以通過蒸露來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