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如何喝水:數量時間都有講究
人每天需要的水有三個來源:飲入水、攝入食物中所含的水、機體代謝所產生的水,一般情況下,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除了后兩種途徑攝取的水,每天少喝水1200毫升。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喝水”,太原市營養學會常務秘書長楊莉莉專門就喝水問題進行了解讀。
【喝什么水?首選白開水】
除了自來水外,目前城市居民飲用水產品多種多樣,有蒸餾水、純水、超純水、太空水、去離子水、堿性水、礦溶水、磁化水、離子水、活化水、生態水等。那么,究竟喝什么水有利于健康?
楊莉莉建議首選白開水。她說,白開水的優點首先是安全衛生。自來水經煮沸后,能夠殺菌、改善高硬度、去除部分有害物質,如鹵代烴等致癌物質等;其次是制取簡單,經濟實惠。“燒水也是一門學問。”楊莉莉提醒大家,燒開水的佳時間是水燒開后再加熱3—5分鐘。研究顯示,加氯消毒的水,隨著溫度的升高,所生成的鹵代烴等致癌物質的含量也不斷升高,燒到90℃和剛燒開的水,潛在的危險大。沸騰后再加熱燒3—5分鐘,這些有害物質可迅速揮發,其含量迅速下降。但水燒得時間太長也不利,燒得時間越長,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可能越高,會危及人體健康。
【一天該喝多少水?1200毫升左右】
人每天需要的水有三個來源:飲入水、攝入食物中所含的水、機體代謝所產生的水。飲入水是主要來源,約占每天所需水的50%。一般情況下,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除了后兩種途徑攝取的水,每天少喝水1200毫升(約6—8杯)。“很多老年人不愛喝水,一方面年齡增大,尿濃縮功能逐漸減退,小便次數增多,所以為了減少排尿次數而少喝水;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渴中樞反應慢,當感到口渴時體內已經缺水了。”楊莉莉解釋,身體失水后機體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血黏度增高,有害物質在體內積聚,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什么時候喝?一天有4次佳飲水時間】
“一日之計在于晨,喝水也一樣。”楊莉莉介紹,一天當中有4次佳的飲水時間,晨起第一杯水尤為重要,不僅補充了整晚人體代謝所消耗的水分,還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黏度,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第二次是上午8—10時,可補充工作時失去的水分。第三次則是下午3時左右。后一次是晚上睡覺前,睡覺時血液的濃度會增高,如睡前適量飲水會沖淡積壓液,擴張血管,對身體有好處。
楊莉莉強調,運動時人體水分丟失較多,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水,但絕對不要運動后馬上喝水,這時候心臟跳動劇烈,喝水會加重心臟負擔。運動后好先休息15—30分鐘再緩慢喝水,運動前半小時也應當適量喝水。
【如何喝水?溫度適中,每次250毫升左右】
“千萬別感到口渴了再喝水,要少量喝、多次喝。”楊莉莉介紹,除了規律性飲水之外,隨意性飲水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人體的口渴反應機制不是很靈敏,一般身體缺水量達到2%時,才會感覺到口渴。因此要不時喝口水,但一次性飲水不宜過多,每次250毫升左右為宜。
還有飲水的溫度,一般來說,喝白開水的水溫以25—30℃為宜,即涼開水,不宜過高或過低。水溫太低會引起腸胃不適;過高可致口腔、咽部、食管及胃的黏膜燙傷而引起充血和炎癥等,長期發炎可能成為癌變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