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養生調節飲食
春季陽氣升發,要做到合理調節飲食,注意飲食保健。《千金要方》指出: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氣健壯,則可以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所以,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和新鮮蔬菜、水果等,這樣可以強身補虛,有利于發寒散邪、扶助陽氣。老年人的飲食更應講究飯菜溫熱、容易消化、品種多樣、不宜過飽。脾胃虛弱者或可吃點姜,以驅寒養胃;哮喘病患者應喝些蜂蜜水,以潤燥、止咳、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禁食辛辣、高鹽食物。
春日養生愉悅心情
中醫理論認為,春天養陽重在養肝。在五行中,肝屬木,與春陽相應,其在志為怒,生理特性為“喜條達而惡抑郁”,故有“大怒傷肝”之說。所以,春季保健重點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條達。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要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化,從精神上盡快適應環境變化,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從而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春日養生適當運動
春季的運動養生保健是恢復身體“元氣”的佳時節。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了人們的運動鍛煉,使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特別是全身的肌肉和韌帶更需要鍛煉,以增強其運動功能,活動筋骨,暢達氣血,養護陽氣。一般來說,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及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運動,讓形體雖動但不倦,肌膚微微出汗為宜。基于這個道理,有人提倡春日宜“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其中的“緩行”,就是指小運動量的鍛煉。不同層次的人,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堅持戶外活動, 就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