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樞不蠹”這句古代的名言,遠在《呂氏春秋》就有記載,它在我國人民中廣為流傳,說明我國人民很早就懂得了“運動”有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作用。我國古代的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魏書。華陀傳》中,記載了華佗所創的《五禽戲》,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用來活動關節,以防病延年。
我國古代道家的“靜坐”、“導引”之術,均為養生療病之道。《素問。異法方宜論》說:“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 ”。《素問。上古天真論》又說:“恬虛無 ,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都充分說明“運動”和“清靜”各從不同的角度養生,達到強身療病的生理效應。
自古迄今,養生療病之術,種類頗多,各有特色。而陳氏太極拳則是總結了前人各種養生之術的精華,結合陰陽之理,把運動熔于清靜之中,把靜化于運動之內。這種動與靜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內氣催外形、思維與動作、快與慢、開與放、分與合等動作意氣的相互協調。從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從形體器官上得以鍛煉,元氣得生、宗氣得充、精氣得保、身體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