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骨質疏松很容易引起骨質。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之一。那么如何讓科學應對骨質疏松,護理股骨頸骨折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股骨頸骨折的家庭護理
股骨頸骨折是由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之一,大多數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以老年女性居多。老年人多有骨質疏松,骨強度下降,摔倒使髖部遭受有害應力,容易造成股骨頸骨折。嚴重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甚至在突然轉身扭到髖部的瞬間,也會發生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的情況不同,患者的表現不同,可能出現不能坐起和站立、患肢縮短等,有些不完全骨折的患者甚至可以忍痛行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特別是根據老年人的血壓,心、肺、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結合骨折情況全面考慮治療方案。一般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常用方法就是臥床休息,足部穿丁字鞋固定患肢,防止畸形,也可以采用皮牽引或骨牽引的方法。但保守治療的股骨頸骨折相較其他部位骨折愈合會慢一些,平均需5-6個月,而且骨折不愈合率較高,平均為15%左右。
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也很多,如便秘、骨質疏松、褥瘡、墜積性肺炎等,有些并發癥甚至是致命的。所以近年來多數人傾向于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由大夫根據病人情況來決定。如果骨折移位不明顯,病人相對較年輕,多采用空心釘內固定術,術后可早期下地活動,但須扶拐杖,患肢不負重,復查至骨折基本愈合后方可負重,可以避免臥床所帶來的各種并發癥。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一般用于骨折移位較大,年齡相對較大,或不適合長期臥床的病人,是相對見效快的治療方法,術后1-2天即可下地負重行走。
股骨頸骨折屬于全身所有部位中較嚴重的一種骨折。一般來說,雖然多數病人能獲得滿意的功能恢復,但仍有20%-30%的內固定術后病人股骨頭發生壞死,還有一部分病人發生髖關節創傷性關節炎,出現疼痛及活動受限,關節置換的病人也有關節松動、磨損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