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不獨居、不孤獨
年輕人通常會很享受獨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卻怕獨居一室的孤寂。這種沒人說話,沒人照顧,“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帶來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甚至媒體曝出“獨居老人去世個把月才被發(fā)現”的新聞,也已不算新鮮。
老年人的孤獨,源自他們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發(fā)的不安全感。而要消減這一負面情緒,按照護航理論,他們應該獲得3個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其他人。
現在有些年輕人覺得,父母退休后,在家吃喝不愁,平時還有不少娛樂愛好,過得很瀟灑,根本用不著自己總去關心。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一項關于國民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喪偶老人來說,家人的關懷是主要的;而對于老夫妻倆來說,由于有了相互間基本的家人關懷,朋友的支持才相對凸顯出來。但無論如何,老朋友間的關心都無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地接觸社會外,年輕人更要“常回家看看”。看老人時,買些禮物沒問題,但千萬不能把它變成一種形式,平時給朋友禮物還總要附上一張卡片呢,給老人的怎么能干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禮物的同時,別忘了多聊兩句,說說過去的事,讓老人回憶起自己當年身強力壯、風華正茂的狀態(tài),這對于幫他們找回自信、激發(fā)樂觀心態(tài)都非常有益。
另外,對于喪偶老人,好不要讓他們獨居,如果不得已必須如此,也要提前給老人設置好聯(lián)系家人、親朋、近鄰的電話快捷鍵,并請周圍鄰居或小區(qū)物業(yè)人員多加探望。當然,要緊的,是自己盡可能多地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