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酒醉”的危害我想大家已經知道了,那么你知道“飯醉”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什么?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關于飯醉的危害以及預防飯醉方法,并告訴大家一些健康飲食策略,趕快到下文看看學學如何飲食保健吧。
“飯醉”之害勝“酒醉”
“酒醉”人所共知,“飯醉”又是怎么回事?原來過量飲食同酒一樣,都能醉人。
早在公元1773年,中醫學家沈金鰲所著的《沈氏尊生書·雜病源流犀燭》不寐多寐篇中就有詳細記載:“食方已,即困倦欲臥,脾氣弱,不勝食氣也,俗名飯醉,宜六君子湯加山楂、神曲、麥芽。”醫書中指出的食后昏困稱作的“飯醉”,多因暴飲暴食而損傷脾胃,引飯后昏倦欲睡的病癥。胃主受納,脾主運化,故治宜健脾益氣佐以消導。眾所周知,人在進食后,主司受納的胃就開始緊張工作:一方面分泌大量消化液(酶、鹽酸、黏液蛋白等);一方面蠕動,消化食物,此時需增加血液、氧氣、水分幫助工作,相對而言,其他部位的臟器供血就減少,大腦也出現暫時性缺血現象,人便出現嗜睡困倦,尤其飽食后這種情況更為明顯。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另外,各種食物性能不一,在胃中停留時間也長短各異。如糖類(淀粉類)食物約留2小時,蛋白質4~5小時,脂肪要7—8小時,甚至脂肪混合食品需10多小時才能從胃全部推移到十二指腸。如果不加節制,大量吞食油膩食物如肉,就會使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能力下降,造成食物在胃里停留時間延長,難以消化排送。這樣,食物就會在胃里發酵、腐敗,產生大量氣體和有害物質,從而使人暖氣吞酸,打嗝惡心,胃脘脹痛,昏倦欲睡等醉人之態。
“飯醉”之害,不比“酒醉”為輕。暴飲暴食而致的急性腸胃炎兩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擴張導致的胃穿孔,危及患者生命的例證屢見不鮮。尤其是患有胃腸或肝、膽、胰腺疾病的人,更易罹患“飯醉”,平素飯食也必須節制有度,古訓“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少吃多餐方為養生之道。飯后散步片刻,腹肌的節律性收縮,有助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正常分泌。近年流行的“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雖非古訓,但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