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對婦科病的宜忌
當歸向來被視為婦科調經補血之圣藥。婦女以血為主,民間凡有婦科疾患,往往自煎當歸飲服,而醫者對于各種婦科病,方中亦每配當歸,似乎當歸對一切婦科疾病皆可施用,無需辨證。但是,中醫名家羅元愷卻在多年臨癥經驗的積累下,指出,這種方法不符合中醫因證用藥之旨。殊不知當歸對婦科病亦有所宜、忌,未可概行施用也。
當歸味甘平,性溫,《名醫別錄》認為其辛、大溫。凡辛溫之品,只適宜于虛寒之體及寒凝之證。若血少而陰虛者,則當歸雖有補血之功,亦不宜用,或不宜獨用,以其辛溫助陽,則不能益陰以生血。遇此證候,以選用滋潤養血之品如熟地、黃精、枸杞子、何首烏、雞血藤之類為宜。
婦科病以血證較多,如月經過多、崩漏、經行吐衄、經間期出血、胎漏、胎動不安、妊娠卒下血等,均以出血為主證。這些婦科血證,證候有虛有實,有寒有熱,但出血多者,每傷其陰,迫血妄行,多因于熱。在其出血未止時,若非寒凝血滯者,多不宜用當歸,否則往往反而增加其出血,這是羅氏從臨床實踐中得出的深刻體會。
婦科血證,屬病理性的出血,應及時加以止血。欲其止血,需使血脈寧靜,才能達到目的。
《景岳全書•本草正義》云:“當歸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其要在動、滑二字,若婦人經期血滯,臨產催生及產后兒枕作痛,俱當以此為君。”這里已明確指出運用當歸之宜忌矣。若婦女月經過少、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稀發、閉經、痛經、惡露不行等血行滯礙之癥,則宜運用當歸以助其遄行。倘陽盛火旺而出血過多者,均不宜用。《本草正義》在當歸條中說:“若吐血衄血之氣火升浮者,助以溫升,豈不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當因證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誤謂其無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癥,氣火沖激,擾動血絡,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實居多數。當歸之氣味俱厚,行則有余,守則不足,亦不可過信‘當其所歸’一語,而有循名失實之咎。”說明古人對當歸早有正確的認識。無奈世人誤以為當歸是婦科之圣藥,補血之通劑,不求辨證,概行施用,這不僅不能愈病,有時反而增病,良可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