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提出“利他主義有益健康”這一結論的美國密執安大學調研中心的流行病學家布萊德·阿姆斯壯和他的同事們,對該州的2700多人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研究,目的是考察社會關系對死亡率的影響。他們發現,很多與社會接觸多、經常和別人在一起的人,其所具有的活潑開朗性格,有助于健身強體,延年益壽。特別是對病人,對男人,效果尤為明顯。恰恰相反,那些單身、孤獨、寂寞,缺少社會交往,避開集體活動,不愿幫助他人的人,其死亡率要高出兩倍半。
該科研小組進一步研究發現,利他主義對人的免疫系統大有裨益。因為人的心情和大腦機制、免疫系統是緊密相關的。阿姆斯壯指出:由于神經路徑把腦部與骨髓及脾臟連接起來,從而使腦部產生的有助于免疫力提高的化學物質神經肽對白血球起調節作用。在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夫·凱萊赫曾進行過一次引人注目的試驗。他們給學生放映了一部電影,介紹利他主義的代表人物德蘭修女在印度為貧病民眾忘我服務的動人經歷,接著對學生的唾液進行淺析,發現有助于與呼吸道傳染病菌作斗爭的抗體——A種免疫球蛋白含量有所增加,說明增強了免疫能力。
為此,心理學家鼓勵人們廣泛交際,樂于為別人做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愛德恩·摩西博士甚至要求兩個彼此討厭的病人去給對方洗衣服,走出自私自利的狹小的精神空間,有助他們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