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前病變起因一:不當的性生活
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不會患上宮頸癌,越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后便越容易引發宮頸癌。性混亂(包括男、女雙方)、初次性交年齡小,婚產因素、宮頸糜爛、病毒感染 (HSV-2,HPV)等為宮頸癌的高危因素。國外報道15歲以前開始性生活或有6個以上性伴侶者,宮頸癌的發病危險增加10倍。同時,男性包皮垢中的膽固醇經細菌作用后可轉變為致癌物質,這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誘因。
宮頸癌前病變起因二:HPV 感染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 (HPV) 感染是引發宮頸癌的主要因素, 90% 以上的宮頸癌患者伴有高危型 HPV 感染。當 HPV 感染持續存在時,在吸煙、使用避孕藥、性傳播疾病等因素作用下,可誘發宮頸癌。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也就是說從HPV感染發展到癌前病變即CIN需要相對長的時間,而從CIN發展到癌同樣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定時檢查能夠在其還沒有發生癌變時發現并及時治療。
宮頸癌前病變起因三:宮頸炎癥和荷爾蒙分泌異常
若有長期的宮頸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宮頸癌細胞。有調查顯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 )分泌異常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使其發生不正常的變化,導致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宮頸癌前病變起因四:吸煙
抽煙會增加罹患宮頸癌的機會,因為抽煙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此外,抽煙產生的一些致癌物質也有可能導致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治療宮頸癌,把握兩大方向
關鍵一:預防篩查,及早發現
缺乏有效的篩查及早診早治的意識,常常使患者錯過佳的治療時期。以預防為主的策略作為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的主要途徑是簡單而有效的。子宮頸癌不同于其它腫瘤,疾病自然史明確,有一系列的癌前病變。如果能查出并且成功地治療發生在子宮頸組織所潛伏許多年的癌前病變,及時發現和治療子宮頸病變,就可阻斷發展成子宮頸癌。早期子宮頸病變的治療效果比子宮頸癌的治療效果要好得多,子宮頸浸潤癌的5年生存率為67%,子宮頸早期癌的治愈率為90-92%,而子宮頸原位癌的治愈率則可達到100%。
關鍵二:正確治療
由于誤診或治療不當,全國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宮頸癌患者是由于誤認,如把癌前病變診斷成“糜爛”或者“炎癥”并實施治療,并因此錯過佳治療時期,后導致死亡。對于早期宮頸癌的患者來說,治愈其主要是取決于能夠采取恰當及時的治療手段。一般的來說,宮頸癌早期的腫瘤是比較小的,沒有發生擴散跟轉移,其為有效的治療的方法是手術切除。廣泛性的全子宮切除是宮頸癌早期主要的治療方法,一般是配合配合盆腔淋巴結清除術以消除鄰近的癌變組織,術后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采取放化療,和中醫中藥等治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