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大醫院不去
明智的患者在選擇醫院前,應該考慮以下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有必要“擇大”;第二,如果的確有必要,那么是否擇對了。
對許多常見病患者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非大醫院不去”。以常見的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例,如果疾病控制得比較理想,在沒有嚴重并發癥的情況下,選擇二級醫院或社區醫院定期復查和配藥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到三級甲等醫院排長隊、掛專家號。
對于突發嚴重外傷或急癥患者來說,應該選擇就近醫院搶救。對于疑難雜癥或者重危疾病患者,在選擇醫院時則不僅要考慮醫院的規模,更要特別關注醫院的醫療特色。
醫院規模的大小和知名度的高低,一般與醫院的等級和性質有關。醫院等級是參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標準,根據醫院病床數、年門診量、年住院人數、儀器設備配置數量和檔次、技術特色的有無和多少、醫務人員配置的數量和質量,尤其是高學歷、高職稱和知名專家的數量等全面考評后確定的。醫院的性質也有營利性醫院或非營利性醫院、教學醫院或非教學醫院、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之分。三級甲等、非營利性、綜合性和教學醫院的整體實力可能要強一些,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相同等級和相同性質的醫院也各有自己的特色技術或特色專家。輕信“立即見效”
繆曉輝表示,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因為輕信虛假宣傳,迷信所謂“特效藥”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患者。以慢性乙肝為例,“一周治愈乙肝”、“保證轉陰”等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包括乙肝在內的許多慢性病的治療并沒有捷徑可走,患者在選擇時一定要理性思考,選擇正規、科學的療法。
眼下,有不少患者習慣于通過網絡搜索醫生,繆曉輝特別提醒,在網絡上搜索出的醫生及醫院信息,一定要注意信息來源,不要輕信虛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