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威爾尼克分子孢子菌和曼遜分木孢子菌引起的淺表性無痛狀的皮膚角質層感染。現稱掌黑斑或稱黑色糠仳疹,呈黑色或棕色無屑的斑疹,邊界清楚,常為單個皮疹,好發于手掌。酷似外用硝酸銀后的色素沉著斑,表面光滑,無炎癥反應,亦無自覺癥狀,真菌鏡檢找到棕色分支分隔菌絲和芽生孢子可確診。局部外用咪唑類軟膏或乳膏(如聯苯芐唑、充檬唑,咪康唑、益康唑),可收良效。
為毛干的白色毛結節菌及黑色毛結節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膚病,本病也不是由皮膚癬菌引起,稱“毛結節病”更為合適。主要的臨床表現乃頭皮、眉睫毛或胡須上有一至數個黑包或白色結節,部分或完全包被毛干,無任何不適。
由黑色毛節菌引起的結節如沙粒堅硬,呈黑色,不易折斷,梳頭時可有金屬響聲;由白色毛節菌引起者,其結節較軟,白色或淡褐色,如虱卵樣黏著于毛干的一側,日久如羽狀脆毛。根據臨床表現,特征性毛發結節及真菌鏡檢可確診。將毛發剃光是簡易的治療措施,再配合外用25酮康唑洗液或硫化硒洗液治療效果滿意。
腋毛癬
本病是由纖細棒狀桿菌感染引起。在腋毛處的毛干上發生黃色、紅色成黑色的集結物。似鞘套狀,使毛干易于折斷,無自覺癥狀。多見于平時出汗較多的青年男女。外用百多邦軟膏,10%紅霉素軟膏和氯霉素二甲基亞砜制劑可痊愈。患者平時應勤洗澡,勤換內衣,保持局部干燥。
紅癬
本病是由微細棒狀桿菌感染引起。皮疹好發于皺折處皮膚,如腹股溝、腋窩、乳房下、第四、五趾間皮膚,表現為邊界清楚的肝燥、紅褐色斑片,表面有糠秕狀鱗屑,除腹股溝處皮疹稍癢外。一般無自覺癥狀。腹股溝,處的紅癬易與股癬相混淆,臨床應予以區分。Wood燈光下顯珊瑚紅熒光可確診。口服紅霉素、外用復方苯甲酸醇溶液有效。
牛皮癬
乃銀屑病的俗稱,好發于頭皮,四肢伸側。發疹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斑塊、上披覆銀白色鱗屑現象、蠟滴現象、點狀出血現象,瘙癢程度不一,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是特定的環境下引起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
本病稱“癬”,卻與真菌病風牛馬不相及。抗真菌藥物治療無效。外用糖皮質激素、維甲酸乳膏有效,系統治療可應用免疫調節劑、維甲酸類口服藥。中藥采用清熱解毒、養陰活血之法治療。